[发明专利]一种外场RCS测试场地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68081.7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4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君哲;车理论;胡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7/41 | 分类号: | G01S7/41;G01S7/40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刘传准 |
地址: | 11003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场 rcs 测试 场地 | ||
本申请属于RCS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外场RCS测试场地。该场地包括主区、副区及被测区域,主区为位于被测设备与测试设备之间的矩形区域,主区内设置有铺设区域,铺设区域沿被测设备至测试设备的方向上形成三个铺设段,其中的中间铺设段的宽度大于两端铺设段的宽度;副区包围所述主区;被测区域用于存放被测设备,被测区域被设置为竖直方向上低于主区的地面,从而形成地坑,所述地坑向主区倾斜过渡,且在过渡区域形成朝向测试设备的尖端;其中,铺设区域与副区及被测区域的地面上铺设有水泥。本申请测试通道铺设面积仅为标准场地的17.15%,在确保场地性能的同时能够大幅压缩建设成本,建成后可以满足某型飞机的整机雷达隐身特性的精确测量需求。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RCS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外场RCS测试场地。
背景技术
隐身飞机的隐身性能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4S”标准也将隐身性能列为首位,目前对于隐身飞机的散射特性的测量主要有四种方法即,紧缩场测量,室外地面场测量,动态飞行测量和室内近场测量,上述方法适用于飞机的设计、定型、生产交付等各个阶段。
紧缩场测试系统由于静区尺寸的限制,主要使用在隐身飞机的设计阶段,对缩比模型或飞机真实部件进行精确的测量。这种测量方式的特点是目标尺寸适度,模型加工费用低,对于新型号设计较为有利。但缩比后加工精度要更高,材料(特别是非均匀介质和磁性材料)的相似性难以保证,在更高频率上的测试设备和测试场地也不易解决。
专门修建的室外测试场,进行整机的散射特性测试,主要用在整机设计完成后的1:1全尺寸模型和真机测试。为了满足平面波入射和散射的远场条件,测试距离一般较大。例如,新墨西哥州中南部白沙导弹场上的RATSCAT测试场,占地十余平方公里,测试频率范围30MHz~95GHz,最大测试距离达2286m,可测试25m的大型目标,低反射金属支架转顶最大承重达22.7t,已用来测试过F-102等战斗机。
动态飞行测试是隐身目标具备飞行状态后不可缺少的测试环节,动态测量可以完全模拟和测量目标运动时的真实雷达截面特性,但飞行姿态及航迹的重复性较差,制约其很难作为定量的、可重复的、可分析的通用测试手段来判定以及指导改进飞行器的隐身性能,并且动态测试的成本很高。
室内全尺寸近场测试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RCS测试技术,通过近场扫描测量和近远场变换技术实现对全尺寸隐身飞机目标散射特性的快速准确测量。主要用于整机研制和整机出厂验收阶段,能够替代大部分的动态飞行测试。在F-22和F-35的全尺寸整机模型及真实飞机的隐身检测和认证评价中,室内全尺寸近场测试系统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也极大程度降低了测试成本和缩短了产品的研制周期。但是这种测试需要修建专门的测试实验室,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目前国内一个该类实验室处于研究建设中,只针对某型飞机的出场验收应用,相关测试技术处于研究阶段,还不能成熟使用。
针对已完成某型飞机,目前国内已具备的各种测试场地都无法对其雷达散射截面(RCS)进行高效和精确的测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实现某型飞机的整机雷达隐身特性的精确测量,提供了一种外场RCS测试场地,主要包括:
主区,所述主区为位于被测设备与测试设备之间的矩形区域,所述主区内设置有铺设区域,所述铺设区域沿被测设备至测试设备的方向上形成三个铺设段,其中的中间铺设段的宽度大于两端铺设段的宽度;
副区,所述副区包围所述主区;
被测区域,用于存放被测设备,被测区域被设置为竖直方向上低于主区的地面,从而形成地坑,所述地坑向主区倾斜过渡,且在过渡区域形成朝向测试设备的尖端;
其中,所述铺设区域、所述副区及所述被测区域的地面上铺设有水泥。
优选的是,所述水泥的不平度低于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80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