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激光传感器的镁碳砖自动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67194.5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2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范学成;么文昊;于明月;赵英宇;刘得付;郝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英莱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06 | 分类号: | G01B11/06;G01B1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徐彦圣 |
地址: | 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高新区卫国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激光 传感器 镁碳砖 自动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激光传感器的镁碳砖自动检测方法,S1、平面度检测:首先通过激光传感器对镁碳砖的表面进行扫描,当激光传感器检测到有尺寸偏差时,通过公式获得本发明涉及镁碳砖检测技术领域。该基于激光传感器的镁碳砖自动检测方法,采用激光传感器对镁碳砖的表面进行扫描,利用激光的形式获取检测点,并通过计算公式获取两个检测点的横向距离、纵向距离和直线距离的尺寸对镁碳砖进行平面度合格判定,配合激光传感器发生高度差变化检测镁碳砖厚度,有效的避免了传统工人需要反复进行操作,检测手段效率低的问题,并且不会因为镁碳砖表面有颗粒物和边缘破损影响镁碳砖的判定过程,检测精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镁碳砖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激光传感器的镁碳砖自动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镁碳砖是以高熔点碱性氧化物氧化镁(熔点2800℃)和难以被炉渣侵润的高熔点碳素材料作为原料,添加各种非氧化物添加剂。用炭质结合剂结合而成的不烧炭复合耐火材料;镁碳砖是以高熔点碱性氧化物氧化镁(熔点2800℃)和难以被炉渣侵润的高熔点碳素材料作为原料,添加各种非氧化物添加剂。用炭质结合剂结合而成的不烧碳复合耐火材料。镁碳砖主要用于转炉、交流电弧炉、直流电弧炉的内衬,钢包的渣线等部位。
现有的镁碳砖进行合格检测时,依赖压机将镁碳砖压制成型后由操作人员取出并放置在检测台上,然后操作人员使用卡尺和塞尺对镁碳砖厚度尺寸和平面度进行检测,工人需要反复进行操作,检测手段效率低,并且往往因为镁碳砖表面有颗粒物、边缘破损、卡尺精度等情况造成检测公差值错误,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传感器的镁碳砖自动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激光传感器的镁碳砖自动检测方法,解决了现有的镁碳砖进行合格检测时,检测手段效率低和检测手段正确率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激光传感器的镁碳砖自动检测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平面度检测:首先通过激光传感器对镁碳砖的表面进行扫描,当激光传感器检测到有尺寸偏差时,通过公式获得其中1px为两点间的距离、θ1x为第一检测点的横坐标、θ2x为第二检测点的纵坐标、β1y为第二检测点的横坐标、β2y为第二检测点的纵坐标;
S2、一次检测分析:当S1中或者的数值大于0.5mm时,此时可自动判定镁碳砖不合格,当S1中或者数值小于0.5mm时,此时可自动判定镁碳砖合格,在满足镁碳砖表面的平面度检测后,的数值还可以自动判定镁碳砖的表面是否存在颗粒物或者边缘破损;
S3、厚度检测:初始状态下激光传感器发出激光检测镁碳砖初始高度,当有镁碳砖经过时激光传感器发生高度差变化,变化的差值即是镁碳砖标准高度,当激光传感器发生高度差变化时存在多个变化值时,需要进一步判定镁碳砖的厚度;
S4、二次检测分析:经过S2中的检测分析,镁碳砖在满足平面度检测的标准后,镁碳砖的表面可能会存在合格状态下的颗粒物或者边缘破损,此时激光传感器发生高度差变化时需要剔除存在时间短的变化值,选取存在时间长的变化值为镁碳砖的标准厚度即可。
优选的,所述S1中激光传感器对镁碳砖检测尺寸偏差时,需要在镁碳砖的表面建立坐标系,且镁碳砖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对应x轴方向和y轴方向。
优选的,所述S1中进行平面度检测时,其中利用极值点选取模块、分析单元、计算模块、反馈模块和显示模块。
优选的,所述极值点选取模块的输出端与分析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分析单元的输出端均与计算模块和显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计算模块的输出端与反馈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反馈模块的输出端与分析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英莱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唐山英莱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71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