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霜脲氰废水的处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65121.2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90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刘旭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江苏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C02F101/34;C02F101/38;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霜脲氰 废水 处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霜脲氰废水的处理系统及方法,包括:微电解反应器、斜坡和吸附盘等。在微电解反应器的内部底壁上设置有利于污泥自然沉降的斜坡,斜坡上设置有用以吸附沉降污泥的吸附盘,斜坡的设置使得污泥以聚堆的方式沉降,减小了污泥吸附的范围,提高了污泥吸附效率,吸附盘的盘体中心部分开设有吸泥孔,吸泥孔且与导泥管相连接处设置有倾斜内檐,盘体的外周侧设置有倾斜外檐,导泥管与贯穿在微电解反应器底壁上的总排泥管相连通,通过泵体工作,使得斜坡上的污泥沿吸附盘进入导泥管最终由总排泥管排出,倾斜内檐和倾斜外檐的设置利于污泥沿吸附盘进入至吸泥孔中,两结构使得污泥移动路径更加顺畅,进一步提高污泥排出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霜脲氰废水的处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霜脲氰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杀菌剂,霜脲氰生产废水中含有氯乙酸、氰乙酸、醋酸、氯化钠、乙基脲、氰乙酰基乙基脲、甲氧磺酸钠、霜脲氰等复杂成分,其CODcr质量浓度值高达100000-300000mg/L,CN-平均质量浓度在270mg/L,且含盐量大、色度大,难以进行直接生物降解,因此需要对霜脲氰废水进行预处理,以降低CODcr质量浓度值和CN-质量浓度值,从而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据相关研究表明,使用铁碳微电解处理霜脲氰废水,可有效降低废水CODcr质量浓度值和CN-质量浓度值,处理后的废水可生化性有较大程度的提高,铁碳微电解是利用金属腐蚀原理法,形成原电池对废水进行处理的工艺,又称内电解法。微电解技术是目前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一种良好工艺。是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利用填充在废水中的微电解材料自身产生电位差对废水进行电解处理,以达到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目的。
但在实际使用铁碳微电解处理霜脲氰废水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其一是:铁碳之间存在1.2V的电极电位差,因而会形成无数的微电池系统,在其作用空间构成一个电场,阳极反应生成大量的Fe2+,在氧气作用下氧化成Fe3+,形成具有较高吸附絮凝活性的絮凝剂,在偏酸性的条件下,这些活性成分与废水中的许多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有机大分子发生断链降解,从而消除了有机物的色度,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度,由于所生成的絮凝物量大,如果不及时清理则影响后续反应速率,普通的污泥泵无法有效清理污泥;其二是:铁碳粉添直接加入微电解反应器内,无法与废水充分混合,导致絮凝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霜脲氰废水的处理系统及方法,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普通的污泥泵无法有效清理污泥以及铁碳粉添直接加入微电解反应器内,无法与废水充分混合,导致絮凝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霜脲氰废水的处理系统,包括:
微电解反应器,其为分解霜脲氰废水中的有机物提供反应场所,所述微电解反应器的内部底壁上设置有利于污泥自然沉降的斜坡,所述斜坡上设置有用以吸附沉降污泥的吸附盘;
所述吸附盘的盘体中心部分开设有吸泥孔,所述吸泥孔且与导泥管相连接处设置有倾斜内檐,所述盘体的外周侧设置有倾斜外檐,所述导泥管与贯穿在所述微电解反应器底壁上的总排泥管相连通,所述总排泥管上安装有泵体;
铁碳粉加料系统,其与所述微电解反应器的加料口相连通,用以向所述微电解反应器内添加铁碳粉;
搅拌组件,其位于所述微电解反应器的内部,用以使铁碳粉均匀分布在所述微电解反应器内的霜脲氰废水中;
调酸池,其与所述微电解反应器的进水口相连通,用以接收霜脲氰废水以及对霜脲氰废水酸度进行调节;
中和池,其与所述微电解反应器的出水口相连通,用以接收所述微电解反应器内排出的废水以及对排出废水酸度进行中和;
氧气补充管,其与所述微电解反应器的进气口相连通,用以向所述微电解反应器内传输氧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江苏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大连理工江苏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51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