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容尘量板式静电净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63392.4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48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王贤林;龙时丹;杨庆峰;蔡葵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优特空气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3/66 | 分类号: | B03C3/66;B03C3/47;B03C3/09;B03C3/12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杨天娇 |
地址: | 20043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容尘量 板式 静电 净化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容尘量板式静电净化器,包括净化箱体、高压静电荷电区、高压静电集尘区和切换机构,净化箱体的两对侧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高压静电荷电区和高压静电集尘区位于净化箱体内且沿进风口至出风口方向依次分布,分别用于对空气中的污染物颗粒进行荷电和集尘;切换机构包括驱动机构、第一切换单元和第二切换单元,后两者分别与高压电极和低压电极连接,并与驱动机构连接;净化器包括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驱动机构带动第一切换单元和第二切换单元运动切换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本申请通过电极互换增加集尘面积,容尘量高,清洗频率和清洗成本低,且有助于净化器小型化和低成本化,利用率高、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静电除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容尘量板式静电净化器。
背景技术
板式静电空气净化器广泛应用于空气净化、新风净化、废气除尘、油烟净化等需要进行空气处理的场所。现有板式静电空气净化器一般包括净化箱体,箱体的前端设置有进风口,箱体的后端设置有出风口,在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净化箱体内依次设置有高压静电荷电区和高压静电集尘区。当含有污染物颗粒的气体从进风口进入到净化箱体内,气体中的污染物颗粒在高压静电场的作用下,在高压静电荷电区被动带上电荷,荷电颗粒在高压静电集尘区被相同极性的板式(驱离片)排斥,从而吸附在高压静电集尘区低压板式(集尘片)上,除去了污染物颗粒的洁净气体从出风口排出。
但目前板式静电净化器还存在以下缺陷:板式静电净化器的集尘片的总表面积有限,容尘量较低;高压静电集尘区经过一段时间就需要清洗,否则除尘效率将越来越低;定期清洗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高容尘量板式静电净化器,通过电极互换增加集尘面积,大大提高容尘量,并降低清洗频率,减少清洗所消耗的成本,且有助于净化器小型化和低成本化,利用率高、安全性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容尘量板式静电净化器,包括净化箱体,净化箱体的两对侧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高容尘量板式静电净化器还包括高压静电荷电区、高压静电集尘区和切换机构,其中:
高压静电荷电区和高压静电集尘区位于净化箱体内且沿进风口至出风口方向依次分布,高压静电荷电区用于对空气中的污染物颗粒进行荷电;
高压静电集尘区,包括第一静电板片、第二静电板片、第二固定杆和第三固定杆,均至少一个,且第一静电板片和第二静电板片沿垂直于进风口至出风口方向并排间隔分布,第一静电板片串接于第二固定杆上,第二静电板片串接于第三固定杆上,第二固定杆和第三固定杆均固定于净化箱体上;
切换机构,固定于净化箱体上,包括驱动机构、第一切换单元和第二切换单元,第一切换单元和第二切换单元分别与高压电极和低压电极连接,驱动机构与第一切换单元和第二切换单元连接;
高容尘量板式静电净化器包括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一切换单元和第一静电板片电连接,第二切换单元和第二静电板片电连接,第二工作状态时,第一切换单元和第二静电板片电连接,第二切换单元和第一静电板片电连接,驱动机构带动第一切换单元和第二切换单元运动进行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的切换。
优选地,高压静电荷电区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均至少一个,且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沿垂直于进风口至出风口方向并排间隔分布,第一金属板串接于第一固定杆上,第二金属板固定于净化箱体上,第一固定杆固定于净化箱体上,第一固定杆接高压电极,第二金属板接地。
优选地,第一固定杆的两端延伸至净化箱体外且均套设有用于与净化箱体隔离的第一绝缘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优特空气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未经爱优特空气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33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