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尘烟气输送换向管路及干法脱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62002.1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97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吕志玉;王观莹;毕广旭;李信发;牛明雷;张立;常康瑞;贾犁锴;邢福生;赵智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市天之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1 | 分类号: | B01D53/81;B01D53/48;F16L55/24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王子龙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自贸试验区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尘烟 输送 换向 管路 脱硫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尘烟气输送换向管路及干法脱硫系统,包括含尘烟气输送换向管路,包括前侧烟道、后侧烟道;烟气由前侧烟道流入后侧烟道实现流向的换向,在前侧烟道和/或后侧烟道的外侧内壁上设置有导流件,所述导流件具有导流面,沿含尘烟气的流向,所述导流面由烟道外侧内壁向烟道中部延伸,以用于将转弯处的含尘烟气向烟道中部引导,在导流件的引导下,使含尘烟气沿靠近管道内侧的路径流动,相较于烟道外侧内壁处,靠近烟道中部的烟气的流速较大,使得烟气中的灰尘能够被烟气带走,避免烟气中的灰尘在烟道的转弯处或转弯处的下游积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尘烟气输送换向管路及干法脱硫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中常涉及含尘烟气的管路输送,如采用干法进行烟气脱硫时,会将含硫烟气通入反应塔中,同时,也会向反应塔内通入脱硫灰,脱硫灰与含硫烟气在反应塔中充分接触脱去烟气中所含的硫,而后烟气裹挟着脱硫灰形成高浓度含尘烟气流出反应塔,并沿着相应的管路向下游输送。
实际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就是:为了实现高浓度含尘烟气流向的改变,干法循环脱硫系统的烟气输送管路中常会设置相应的烟气输送换向管路,含尘烟气在流经这些转弯处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烟气中的灰尘会在转弯外侧处集聚,对于将烟气流向由垂直流向转为其他流向的换向管路,尤其是由垂直烟道转向水平烟道的换向管路,集聚的灰尘会沉积在转弯处以及下游的水平烟道内,由于贴近烟道管壁处的烟气流速相对较低,很难将沉积的灰尘带走,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沉积的灰尘会减小烟道的有效横截面积,增加了系统的流阻,严重影响脱硫系统的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尘烟气输送换向管路,以解决现有技术含尘烟气输送换向管路输送含尘烟气时易在转弯处或在转弯处的下游积存灰尘而影响含尘烟气的正常输送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干法脱硫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干法脱硫系统易因其含尘烟气输送换向管路在转弯处积存灰尘而无法稳定运行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中的含尘烟气输送换向管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含尘烟气输送换向管路,包括前侧烟道、后侧烟道;烟气由前侧烟道流入后侧烟道实现流向的换向,在前侧烟道和/或后侧烟道的外侧内壁上设置有导流件,所述导流件具有导流面,沿含尘烟气的流向,所述导流面由烟道外侧内壁向烟道中部延伸,以用于将转弯处的含尘烟气向烟道中部引导。
有益效果为:含尘烟气流至输送换向管路的转弯处时,在导流件的引导下,使含尘烟气沿靠近管道中部的路径流动,相较于烟道外侧内壁处,靠近烟道中部的烟气的流速较大,使得烟气中的灰尘能够被烟气带走,避免烟气中的灰尘在烟道的转弯处或转弯处的下游积存。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件还具有缓冲面,所述缓冲面过渡连接在导流面和含尘烟气输送换向管路外侧内壁之间,以避免在导流件后侧形成易积存灰尘的死角。
有益效果为:消除导流面后侧的积存死角,进一步避免灰尘在烟道内积存。
进一步地,所述含尘烟气输送换向管路还包括分流板,所述分流板设置在含尘烟气输送换向管路的转弯处,且沿内外侧方向位于含尘烟气输送换向管路的中部,用于在转弯处将含尘烟气分成内外两路。
有益效果为:含尘烟气被分为内外两路,内侧流路中的灰尘在离心作用下会冲击在分流板上,但是由于分流板位于烟道中部,冲击在分流板上的灰尘能够被烟道中部的高速气流带走,使得此部分含尘烟气中的灰尘不会冲击在烟道的外侧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板为沿含尘烟气的流动方向弯曲的弧形板。
有益效果为:分流板为弧形板,具有顺滑的曲面,使得冲击于其上的灰尘更易被烟气带走。
进一步地,所述前侧烟道内设置有所述导流件,沿含尘烟气的流动方向,所述导流件的导流面有至少部分位于分流板的前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市天之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市天之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20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木料板材直线封边机
- 下一篇:面向Solidity智能合约的缺陷预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