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濒临死亡古树的抢救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53038.3 | 申请日: | 202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3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郭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山水之光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7/06 | 分类号: | A01G7/06;A01G13/00;A01B79/00;A01B79/02;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赵万凯 |
地址: | 102488 北京市房山***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濒临 死亡 抢救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林木救治养护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濒临死亡古树的抢救方法,包括进行健康检测、地上部分救治、土壤改良和外部防护;健康检测包括土壤检测、树干检测和枝叶检测;土壤检测包括温度检测、湿度检测、盐碱度检测、ph值检测以及微量元素含量检测;土壤检测过程中使用相关设备对树木的根系分布进行探测并记录相关数据;树干检测包括树干外部检测以及内部检测,对内部进行检测时使用探测设备获得树干截面状况图;地上部分救治包括对树干进行伤口治疗和树洞修补、对多余以及枯死的枝叶进行剔除以及向树干补充营养物质;土壤改良包括土壤疏松和土壤肥力补充。本申请具有对古树进行救治的效果较好,效率较高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林木救治养护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濒临死亡古树的抢救方法。
背景技术
古树名木是大自然和前人留给人类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科研、科普、历史、人文和旅游价值,例如生长年限较长的国槐、银杏、松、柏、杉等树木,不仅起到绿化的作用,同时也是一个地区的文化名片;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环境、人为、自然灾害、病虫危害等原因,古树名木容易出现快速衰老甚至是死亡的现象,会造成较大的损失。
发明内容
为了能够有效的对濒死古树进行救治和复壮,本申请提供一种濒临死亡古树的抢救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濒临死亡古树的抢救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濒临死亡古树的抢救方法,包括进行健康检测、地上部分救治、土壤改良和外部防护;
健康检测包括土壤检测、树干检测和枝叶检测;
土壤检测包括温度检测、湿度检测、盐碱度检测、ph值检测以及微量元素含量检测;土壤检测过程中使用相关设备对树木的根系分布进行探测并记录相关数据;
树干检测包括树干外部检测以及内部检测,对内部进行检测时使用探测设备获得树干截面状况图;
地上部分救治包括对树干进行伤口治疗和树洞修补、对多余以及枯死的枝叶进行剔除以及向树干补充营养物质;
土壤改良包括土壤疏松和土壤肥力补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古树救治前,首先对古树的整体健康状况进行检测,根据检测出的具体结果进行后续的救治过程,更够更好的根据古树自身的状况就行救治,针对性的进行改善,提升对古树进行救治的效率和效果,通过相应的探测设备对古树的根系以及树干的内部进行探测,能够较为方便的检测古树的根系的健康状况,并对支杆内部进行检测,检测是否存在孔洞以及孔洞的位置和尺寸,提升对古树进行救治的整体效果。
可选的,所述伤口治疗需要对伤口位置处进行清理、消毒和涂抹保护剂;对于环绕树干一周的伤口,进行涂抹保护剂后在上扣的位置处移植树皮,对伤口上下两侧的组织进行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竖杆上的伤口进行治疗,并对伤口的位置进行消毒以及涂抹保护剂,减少伤口处感染或是扩散的现象,对于环形伤口位置处移植树皮,能够对伤口上下的树皮组织进行连接,保证营养物质顺利供给循环。
可选的,所述树洞修补首先对树洞进行修整、消毒和涂膜保护剂,后续进行处理的方式包括开放式修补、封闭式修补和填充式修补;
开放式修补需要对树洞下侧进行修整,或在树洞内设置排水管,将树洞内积水引出至树洞外侧;
封闭式修补需要在树洞的开口位置处覆盖封闭物,并在封闭物的外侧涂抹混凝土;
填充式修补需在树洞内加入填充物,并可在树洞开口处覆盖人工树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可选的,所述土壤疏松可对古树周围土壤进行深耕松土,在土壤中埋入聚苯乙烯泡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山水之光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山水之光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530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过载自适应供油阀
- 下一篇:一种医用耳道涡旋式清洁给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