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强劲防松能力的锁紧螺母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51051.5 | 申请日: | 202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5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储德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储德泉 |
主分类号: | F16B39/12 | 分类号: | F16B3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张塨 |
地址: | 3116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劲 能力 螺母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劲防松能力的锁紧螺母装置,包括螺栓,螺栓上设置有螺母和带环螺母带环螺母设置在螺母的外侧,螺母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齿和第一齿缺,螺母上设置有圆环平面,带环螺母上设置有第二齿、第二齿缺和底边圆环,底边圆环的边缘伸出带环螺母的边缘,当螺母和带环螺母拧紧在螺栓上时,第一齿、第一齿缺与第二齿、第二齿缺配合设置。本发明由螺母、带环螺母所组成,螺母以六角为主。螺母带环螺母的带环面均设置有多条放射状齿及齿缺,安装时两齿面相对,双螺母拧紧后齿及齿缺相啮合。有啮合齿形的双螺母,拧紧后能有效保持螺纹受力牙纹面的过盈量,摩擦力稳定,螺母防松能力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锁紧螺母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强劲防松能力的锁紧螺母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标准紧固件,螺母广泛使用在各行业。依紧固性能要求不同,有螺母、非金属崁件锁紧螺母、弹性垫圈+螺母、金属崁件锁紧螺母、双螺母等形式,更高要求时则使用止动垫圈+开槽螺母、锲块+锲槽螺母。后两种形式虽然紧固性能更高,但受结构件的限制,多数场合无法使用。以双螺母为代表的前几种紧固形式广泛使用在各行业中。然而,在一些具有振动特征的场合,双螺母连接都不能有效避免螺栓螺母连接付的松动。因为,螺母与螺栓拧紧后,螺纹受力牙纹面产生过盈,由此产生了摩擦力,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螺母被拧紧。过盈所产生的压力会促使受压面逐步产生塑性变形,当塑性变形达到一定的程度,受压面过盈量不足,摩擦力下降,螺母渐渐松动了。在振动能量较大的场合下,过盈受压面的连接付基体材料还会产生糥变现象,受压面过盈量加速减少,螺母快速松动。
目前,市场上推出了哈德洛克型锁紧螺母,利用偏心凸圆与同心凹坑的接触点位置控制,一定程度解决了螺母松动的问题,但该螺母有严格的牙纹基准螺旋线要求,接触点位置控制;严格,加工条件苛刻、通配性较差、牙纹受力不平衡、螺栓有折弯现象,使用场合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作为另一种新结构锁紧螺母,双面齿垫圈+螺母形式虽避免了哈德洛克型螺母工艺及力学上的缺陷,但垫圈在弹性变形的压缩状态下螺母紧固力变小、在弹性变形的释放状态下螺母紧固力变大,易加大振动噪音。且因螺旋角的关系,紧固力由小变大的瞬间,牙纹面正压力的斜向分力推动螺母背离其原始位置,量虽微小,在振动交变力的不断作用下,紧固状态也会失效。
因此,一种强劲防松能力的锁紧螺母装置成为整个社会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克服这些缺陷的产品,螺母防松能力强劲、可靠,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强劲防松能力的锁紧螺母装置,包括螺栓,所述螺栓上设置有螺母和带环螺母所述带环螺母设置在螺母的外侧,所述螺母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齿和第一齿缺,所述螺母上设置有圆环平面,所述带环螺母上设置有第二齿、第二齿缺和底边圆环,所述底边圆环的边缘伸出带环螺母的边缘,当螺母和带环螺母拧紧在螺栓上时,第一齿、第一齿缺与第二齿、第二齿缺配合设置。
进一步地,述第一齿和第一齿缺为锯齿状结构设置,其分布且呈向心放射状,其边缘处圆角过渡。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齿和第二齿缺为锯齿状结构设置,其分布且呈向心放射状,其边缘处圆角过渡。
进一步地,所述螺母和带环螺母为六角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缺的齿根与螺母平面之间设置为过渡凹形曲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齿缺的齿根与带环螺母平面之间为过渡凹形曲面。
进一步地,所述的锁紧螺母涵盖不同规格尺寸、不同精度等级、不同机械性能等级的所有六角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的锁紧螺母涵盖包括六角形在内的外观形状不同的各种螺母。
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由螺母、带环螺母所组成,螺母以六角为主。螺母带环螺母的带环面均设置有多条放射状齿及齿缺,安装时两齿面相对,双螺母拧紧后齿及齿缺相啮合。有啮合齿形的双螺母,拧紧后能有效保持螺纹受力牙纹面的过盈量,摩擦力稳定,螺母防松能力强。本发明的结构简单,便于使用,建议推广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储德泉,未经储德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510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