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氧化铝回收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44010.3 | 申请日: | 202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14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李炳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溪县世荣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F7/46 | 分类号: | C01F7/46;C01C1/02;C22B7/00;C22B7/04;C22B21/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宽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9 | 代理人: | 廖秀玲 |
地址: | 3624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铝 回收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铝回收系统及方法,氧化铝回收系统包括球磨机、振动筛、搅拌器、密封输送带和烘干机;所述振动筛置于所述球磨机的一端,所述振动筛的出料端与所述振动筛的进料端连通,所述振动筛的出料端与所述搅拌器的进料端连通;所述密封输送带置于所述搅拌器的一端,所述搅拌器的出料端与所述密封输送带的进料端密封连通,所述密封输送带的输出端与烘干机的进料端密封连通。相对现有技术,本发明对含铝渣、铝灰混合物物料进行处理,实现对金属铝、氧化铝和氨气的回收利用,提升铝渣、铝灰的有效利用率,且解决了铝灰的危害,提高我国的环保经济;技术简单,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灰回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特别涉及一种氧化铝回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有色金属的回收再利用,主要针对铜渣、铁渣、铝渣、锌渣、铝灰、铜灰等的含有色金属的固体废料、其中以铝灰为重要发展产品。
铝灰是铝工业的副产物,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铝生产国,每年产生铝灰量巨大,根据铝灰的产生阶段,将铝灰的来源主要分为生产阶段,消费阶段和回收阶段。生产阶段主要以电解浇铸过程熔化铝液得到铝锭及产出的浮渣,从熔炉扒出的浮渣即铝灰;消费阶段,以铝锭或铝产品的加工轧制,切削零部件铸型等过程中均会产生的铝灰;回收阶段产生的铝灰是在含金属铝或铝合金的材料重新加工制造或二次回炉的过程,以及一次铝灰采用火法回收金属铝的过程产生的铝灰。
铝灰含有30%的金属铝,60%的氧化铝,6%的硅,3%的铵,1%是其余的微量元素。铝是一种轻金属,铵的密度是2.7,铝或铝合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或航空航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铝合金门窗、铝锅、还有飞机,都是大量的使用金属铝,铝对人体或动物不会像其它重金属对人体或动植物土壤和水体造成严重伤害和污染。
但是还没未有对铝灰进行回收利用的技术方案,所以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实现对金属铝、氧化铝和氨气回收,提升铝渣、铝灰的有效利用率的氧化铝回收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氧化铝回收系统,括球磨机、振动筛、搅拌器、密封输送带和烘干机;所述振动筛置于所述球磨机的一端,所述振动筛的出料端与所述振动筛的进料端连通,所述振动筛的出料端与所述搅拌器的进料端连通;所述密封输送带置于所述搅拌器的一端,所述搅拌器的出料端与所述密封输送带的进料端密封连通,所述密封输送带的输出端与烘干机的进料端密封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球磨机、振动筛对含铝渣、铝灰混合物物料进行处理获得金属铝和铝灰,对金属铝回收利用,再利用铝灰和水会产生氧化的原理,以及氨气溶于水的原理,将铝灰和水产生氧化过程中产生的氧化铝和氨气进行回收,用纯净水来回收氨气使氨气变成可利用的产品氨水;氧化铝送至烘干机进行烘干,氧化铝烘干后可让下游企业进行无害化使用;对铝灰进行处理,实现氧化铝和氨气回收,提升铝灰的有效利用率;技术简单,成本低。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还包括风机、过滤器、换热器、喷淋器和离心泵,所述风机置于所述密封输送带的一侧,所述风机的进气端与所述密封输送带连通;所述过滤器置于所述风机的一端,所述风机的出气端与所述过滤器的进气端连通;所述换热器置于所述过滤器的一端,所述换热器的进气端与所述过滤器的出气端连通;所述喷淋器置于所述换热器的一端,所述喷淋器的喷水口与所述换热器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离心泵置于所述换热器的一端,所述离心泵的进水端与所述换热器出水端连通,所述离心泵的出水端连通有储水箱。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氨气变成可利用的氨水,实现氨气回收利用;技术简单,成本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溪县世荣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未经安溪县世荣有色金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440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