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线式节能型电池组容量测试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42731.0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39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王隆;谢尧;徐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85 | 分类号: | G01R31/385;G01R31/39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李英杰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黄***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在线 节能型 电池组 容量 测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线式节能型电池组容量测试系统,包括工作电源电路、全在线充放电电路与控制电路单元、驱动控制电路、MCU单元及其配套电路、单体采集与通信电路、端电压、电流采集电路、后台RS485及扩展电路和数据存储、人机交互电路模块,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后备蓄电池组需要定期进行容量测试且容量测试需要在密封的蓄电池室进行,存在着工作劳动强度高、成本高、风险大、电池存在离线风险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蓄电池组维护设备,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在线式节能型电池组容量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电力行业中,输电、变电、配电等关键环节的都离不开通信设备,而通信设备会因通信直流系统失电导致重大安全事故。为提高安全性,关键设备供电必须增加蓄电池组作为后备电源,后备蓄电池组的每年定期的容量测试结果直接关系到电源系统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因直流系统后备蓄电池组有数量多、所在站点分布分散、传统仪表发热严重等特点,导致其定期测试工作劳动强度高、成本高、风险大,大部分的电池容量放电测试维护工作未能落实到位。同时由于工作人员对后备蓄电池组的实际容量不了解,应急保障供电时长不清楚,以致于市电中断蓄电池不能有效地进行供电,导致站点通信中断事故的时有发生。
目前国内外现有的蓄电池容量测试技术,是利用合金电阻的发热耗能原理,将电池组的电能转换为热能消耗掉,并计算累积电量来完成电池组容量测试工作的,该过程需要在密封的蓄电池室进行,测试前需要将蓄电池组脱离直流系统,整个测试过程时间长、发热量大、电池存在离线风险。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后备蓄电池组需要定期进行容量测试且容量测试需要在密封的蓄电池室进行,存在着工作劳动强度高、成本高、风险大、电池存在离线风险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线式节能型电池组容量测试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后备蓄电池组需要定期进行容量测试且容量测试需要在密封的蓄电池室进行,存在着工作劳动强度高、成本高、风险大、电池存在离线风险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在线式节能型电池组容量测试系统,包括工作电源电路、全在线充放电电路与控制电路单元、驱动控制电路、MCU单元及其配套电路、单体采集与通信电路、端电压、电流采集电路、后台RS485及扩展电路和数据存储、人机交互电路模块;
所述全在线充放电电路与控制电路单元的A端连接48V通信电源的正极,B端连接蓄电池组的正极,C端连接电池组的负极;全在线充放电电路与控制电路单元的控制输入端与驱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MCU单元及其配套电路连接;驱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全在线充放电电路与控制电路单元的控制输入端连接;
所述MCU单元及其配套电路还分别与单体采集与相关通信电路,端电压、电流采集电路,工作电源电路,后台RS485及其扩展电路,数据存储、人机交互电路模块相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工作电源电路具体用于为所述整个设备系统提供工作电源。
优选的是,所述MCU单元及其配套电路以MCU单元的系统程序指令为控制模式,具体用于控制所有与其相连及相关的所有外围电路或模块。
优选的是,所述全在线充放电电路与控制电路单元内部集成一个或两个大功率二极管,大功率二极管连接于蓄电池组与48V通信电源之间;大功率二极管的负极与全在线充放电电路与控制电路单元的A端连接,正极与全在线充放电电路与控制电路单元的B端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全在线充放电电路与控制电路单元内部集成切换开关K1和K2,其中K1为常闭接触器,K2为常开接触器。
优选的是,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用于驱动控制全在线充放电电路与控制电路单元对蓄电池组在线充放电测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427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