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介入治疗的给药球囊导管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42236.X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64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奕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思卡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祺知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36 | 代理人: | 何文聪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介入 治疗 药球囊 导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介入治疗的给药球囊导管,包括:导管主体,第一封堵球囊,第二封堵球囊,给药球囊和换能器。本发明通过第一封堵球囊、第二封堵球囊和给药球囊,从而实现在不阻断血流地情况下,定向给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病变持续较长时间地给药治疗。药物损失小而且给药量可控,而且在波换能器作用下,药物可渗透至内皮深处,有效避免了传统药物球囊在输送过程中药物损失,给药量不可控,仅有内皮表面接触药物等问题,提高支架内再狭窄治疗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介入治疗技术领域经,尤其涉及一种介入治疗的给药球囊导管。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心血管疾病病发低龄化趋势,心血管疾病已逐渐成为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发病率和致死率均高居首位。目前心血管介入治疗已成为血管狭窄的重要治疗手段。但是支架植入后再狭窄发生率较为严重,5%-60%的病人会发生短中期再狭窄,再狭窄后很难在该位置再植入新的支架,目前一般采用药物球囊进行扩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再狭窄问题,但药物球囊在血管中输送过程中,受到血液冲刷,同时会与血管壁发生摩擦,从而导致大量的药物损失,送达病变后,球囊表面的药物也仅仅能释放在血管再狭窄内表面,药物无法渗透至内皮深处,而且由于球囊不能长时间阻断血流,与血管壁接触时间短,综合以上情况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介入治疗的给药球囊导管,旨在解决上述药物损失损失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介入治疗的给药球囊导管,所述给药球囊导管包括:
导管主体,所述导管主体内部具有导管腔道;
第一封堵球囊,所述第一封堵球囊安装在所述导管主体上,所述第一封堵球囊的内侧与所述导管腔道连通;
第二封堵球囊,所述第二封堵球囊安装在所述导管主体上,所述第二封堵球囊的内侧与所述导管腔道连通;
给药球囊,所述给药球囊安装在所述导管主体上,且所述给药球囊位于所述第一封堵球囊与所述第二封堵球囊之间,所述给药球囊的内侧与所述导管腔道连通;
换能器,所述换能器设置于所述给药球囊中。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管主体的一端设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通过所述导管腔道分别与所述第一封堵球囊和所述第二封堵球囊连接,所述第二接头通过所述导管腔道与所述给药球囊连接。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管主体的另一端具有导丝孔,所述导丝孔与所述导管腔道连通。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换能器为超声波换能器,且所述换能器的形状为环形结构。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超声波换能器的材料为压电材料或磁致伸缩材料。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压电材料为铌酸锂材料。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堵球囊和第二封堵球囊的外壁在相对两侧各设有沿导管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给药球囊采用半透膜材料。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给药球囊表面设有微孔。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管腔道为多腔道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第一封堵球囊、第二封堵球囊和给药球囊,从而实现在不阻断血流地情况下,定向给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病变持续较长时间地给药治疗。药物损失小而且给药量可控,而且在波换能器作用下,药物可渗透至内皮深处,有效避免了传统药物球囊在输送过程中药物损失,给药量不可控,仅有内皮表面接触药物等问题,提高支架内再狭窄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封堵球囊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思卡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海思卡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422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车维修用液压式工具套装及使用方法
- 下一篇:光学透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