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进行数据交互的笔记本电源适配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37194.0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2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刘秉岩;张琳琳;吴雪;史宏鑫;孙雨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昀一科技(黑龙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6 | 分类号: | G06F1/26;G06F1/16 |
代理公司: | 徐州拉沃智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55 | 代理人: | 陈永宁 |
地址: | 150060 黑龙江省哈尔滨***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进行 数据 交互 笔记本 电源 适配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进行数据交互的笔记本电源适配器,属于电源适配器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的笔记本电源适配器无法与笔记本进行数据传输的问题,包括电性连接的电源适配器本体和扩展坞面板;所述电源适配器本体上电性连接有电源插头;所述扩展坞面板上电性连接有type‑c接口、usb接口、hdmi接口、vga接口、rj‑45接口;本发明中的设计,满足笔记本的充电需求,且具有多种数据接口,可实现充电的同时,外接设备与笔记本的数据传输,实现办公的轻便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适配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进行数据交互的笔记本电源适配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主流便携式笔记本电脑的数据和充点接口大多采用是雷电3和TYPE-C接口,取消了传统的USB、VGA以及HDMI的数据接口,但笔记本电脑日常所需的外置办公设备对雷电3和TYPE接口的支持没有跟上笔记本电脑的更新速度。另外大部分笔记本的外置接口设置数量也不能满足日常外置设备的数量需求。这造成了大多数购买轻薄笔记本电脑的人群都是都需要携带一个数据扩展坞,这就违背了便携的初衷。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进行数据交互的笔记本电源适配器,满足笔记本的充电需求,且具有多种数据接口,可实现充电的同时,外接设备与笔记本的数据传输,实现办公的轻便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进行数据交互的笔记本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性连接的电源适配器本体和扩展坞面板;所述电源适配器本体上电性连接有电源插头;所述扩展坞面板上电性连接有type-c接口、usb接口、hdmi接口、vga接口、rj-45接口;
所述type-c接口和usb接口用于笔记本的用电输入或通过外接插入设备与笔记本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hdmi接口、vga接口、rj-45接口用于笔记本的数据传输。
优选地,所述电源适配器本体和扩展坞面板一体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源适配器本体上一体设有插板和type-c接口,所述扩展坞面板上固定设有插槽和type-c插头。
优选地,所述电源适配器本体和扩展坞面板上设有用于连接的传输线。
优选地,所述电源插头活动插接在所述电源适配器本体上。
优选地,所述电源插头包括插头本体、铜片座和导线;所述导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插头本体和所述铜片座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扩展坞面板上电性连接有网线接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中的设计,满足笔记本的充电需求,且具有多种数据接口,可实现充电的同时,外接设备与笔记本的数据传输,实现办公的轻便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可进行数据交互的笔记本电源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可进行数据交互的笔记本电源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可进行数据交互的笔记本电源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一种可进行数据交互的笔记本电源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进行数据交互的笔记本电源适配器的电源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昀一科技(黑龙江)有限公司,未经昀一科技(黑龙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71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传感器及其深沟槽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临床操作治疗车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