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故障处理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36138.5 | 申请日: | 202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69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07 | 分类号: | G06F11/07;G06Q10/00;G06Q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赵静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故障 处理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电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故障处理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设备上报的故障数据;根据故障数据确定目标设备的故障类型;在故障类型属于第一类型的情况下,向目标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使目标设备响应控制指令消除故障,达到了根据故障数据确定故障类型,根据故障类型确定是否可以自动进行故障维修还是需要维修工人进行维修,在确定可以自动维修的情况下,直接向目标设备发送控制,自动维修故障设备的目的,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目标设备维修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设备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故障处理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家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化产品及服务,逐渐融入到每个家庭随之而来的,是对产品和服务更高的要求及期望,目前产品维修及售后服务一直是用户购买家电前期不得不考虑的一个主要问题。
现有家电产品对于产生异常或设备故障后,是通过错误码的方式展示,大部分用户不明白,更不知道如何处理,例如一些异常,断电恢复即可恢复,但对于用户的提示不友好、不清晰,造成用户可自行处理的异常,也需要售后服务人工参与才能解决。
而一些设备故障,直接导致家电无法正常使用,需要通过售后电话反馈产品问题;然后售后安排维修人员再上门检测、预定配件等等才能处理问题。
家电产品产生告警或故障,家电本身可以自检或通过产品无法正常工作检测到异常;另一方面,售后维护对于常规异常可以快速判断,但对于配件故障、拆机检测、返厂检测的故障,大大延长了售后维修的时间,很大程度的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故障处理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目标设备维修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故障处理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设备上报的故障数据;根据所述故障数据确定所述目标设备的故障类型;在所述故障类型属于第一类型的情况下,向所述目标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使所述目标设备响应所述控制指令消除故障。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故障数据确定所述目标设备的故障类型之前,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故障数据将设备故障类型划分为第一类型的故障和第二类型的故障,其中,所述第一类型的故障为通过程序自动控制消除故障的类型,所述第二类型的故障为通过第一目标对象消除故障的类型。
可选的,所述在所述故障类型属于第一类型的情况下,向所述目标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使所述目标设备响应所述控制指令消除故障之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目标设备响应所述控制指令消除故障的第一故障消除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故障消除信息包括消除故障的处理方式、消除故障的时间;将所述第一故障消除信息发送至第一终端。
可选的,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故障类型属于第二类型的情况下,生成所述目标设备的故障维修工单;将所述故障维修工单发送至第二终端。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故障维修工单发送至第二终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二目标对象根据所述故障维修工单消除所述目标设备故障的第二故障消除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故障消除信息包括消除故障的处理方式、消除故障的时间;将所述第二故障消除信息发送至第三终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故障处理装置,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设备上报的故障数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故障数据确定所述目标设备的故障类型;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故障类型属于第一类型的情况下,向所述目标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使所述目标设备响应所述控制指令消除故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61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