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池防渗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28642.0 | 申请日: | 202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18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六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7/02 | 分类号: | E04H7/02;E04H7/18;E04B1/66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1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 防渗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池防渗施工方法。方法包括:池底和池壁采用同时施工、一步到位的建造工艺,防渗方法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配备防渗膜,最后采用素混凝土砌块盖压的施工工艺。本发明的防渗效果可以达到钢筋混凝土池体防渗要求,并可有效保护防渗膜,本发明能够很好地堵漏防渗,施工过程简单可靠,施工后效果良好,能够大幅提升污水池的使用寿命。是一种值得大面积推广的先进的污水池防渗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池防渗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污水池混凝土构筑物由于包含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腐蚀性介质,又因施工等因素引起混凝土结构的连续性和密实性的缺陷,造成PH值偏小,特别是在有温度情况下,会造成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及渗透对钢筋的腐蚀,甚至造成渗漏,从而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正常工作的状况,进而影响污水池的正常运转,给环境保护带来隐患,且由于污水池渗漏,因此国家每年要花巨资进行防水堵漏,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给人民生活、生产带来了许多不便,亟需开发一种新的污水池防渗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池防渗施工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池防渗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污水池池底和池壁采用“同时施工、一步到位”的建造工艺,防渗施工方法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配备防渗膜和素混凝土砌块盖压的施工工艺;其中,
池壁防渗施工方法为:先在池壁四周寻找可能的渗漏处,在可渗漏处开挖一个孔洞,然后在开挖好的孔洞底部放入预制好的碎石,用速效水泥胶浆将其与孔洞壁紧密粘合,与此同时,把灌浆管迅速插入还尚未凝固的水泥胶浆里面,然后用水泥胶浆封闭洞口,以上工序全部完成并停留观察1.5h~2.5h后,检查洞口周围如果没有渗水流出,即可进行灌浆操作,所灌浆液的水灰比一般可先按质量成分比例大致在水:水泥≈1:0.75进行试配,注意灌浆压力控制在0.1MPa~0.25MPa以内;
池底防渗施工方法为:挖深至老土层后,新增一层钢筋混凝土基础,铺设防渗膜,再铺设一层素混凝土砌块;素混凝土砌块用砂浆砌筑,污水池底部用水泥砂浆座浆,表面用砂浆抹面;沿污水池底部可能渗漏的渗漏点,确认渗漏点的伸缩缝,在伸缩缝两侧每间隔2.5m均匀布置一个灌浆孔,孔口与污水池池底呈45°斜角,将灌浆管斜插至伸缩缝的下部;然后使用快速水泥胶浆将灌浆嘴固定于灌浆孔洞内;待灌浆嘴埋设固定后1h~2.5h即可进行试灌,所灌浆液的水灰比为质量成分比例大致在水:水泥≈1:0.75试配,灌浆压力控制在0.1MPa~0.25MPa以内;灌浆从一端向另一端循序渐进的方法展开;实施灌浆后,当确认没有渗漏问题后,清理灌浆残留的废料,用水泥砂浆将孔口补平抹光。所述污水贮存池的池壁边坡系数不低于0.5。
优选地,将污水池四周施工到高出地面200mm~250mm以上。
优选地,在污水池四周加设镀锌栏杆,确保安全。
优选地,在污水池进水口设置细格栅,出水口设置可通过控排水管道和泵站进行控制。
优选地,所述钢筋混凝土基础为100mm厚C10的钢筋混凝土基础。
优选地,所述防渗膜为0.8mm~1.2mmHDPE防渗膜。
优选地,所述素混凝土砌块为360mm×180mm×180mmMu的素混凝土砌块。
优选地,所述混凝土砌块盖压方法为:Mb5专用砂浆砌筑,底部M10水泥砂浆30mm座浆,上部20mm厚砂浆抹面。
优选地,池壁防渗方案中当混凝土渗水量较大时,每次灌浆出现较大渗漏时应停止施工,静止30min~45min后再重新实施灌浆,如此反复多次,直至合格为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六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六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286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