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集散模型的数据采集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26355.6 | 申请日: | 202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72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孙启明;汪利鹏;李侃;陈卓;李延明;郭显宽;胡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三眼精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5 | 分类号: | G06F16/25;G06F16/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郑久兴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集散 模型 数据 采集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集散模型的数据采集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在源数据库端采用分立式接入器进行目标数据隔离采集,并通过数据总线将目标数据传输至目标数据库端;在所述目标数据库端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增量、更新、删除处理,得到中间表;对所述中间表进行类型格式转换,并根据经过所述类型格式转换后的中间表整合得到目标表;本申请能够有效提高数据采集的灵活性、通用性和采集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集散模型的数据采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数据采集是构建数据分析系统以及数据仓库的必要步骤,经过长期发展,业界将数据采集过程整合为ETL(抽取-extract、转换-transform、加载-load)过程。ETL是将业务系统的数据经过抽取、清洗转换之后加载到数据仓库的过程,目的是将企业中的分散、零乱、标准不统一的数据整合到一起,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分析依据。
伴随着ETL技术的发展,行业内产生了诸多优秀工具。如Data Pipeline、Kettle、Talend以及阿里巴巴的DataX等等。它们各具特点,可在不同场景下满足数据采集以及处理的各类需求。
缺陷和不足:
(1)抽取端存在竞争和流程重复的问题
一方面,在采集数据库数据时,大部分ETL工具为了保证通用性,在接入端一般采用源数据库暴露的标准驱动及API进行批量查询获取数据,例如oracle的JDBC、Windows下的ODBC、hive对应的hive-JDCB等,与源数据库各自业务操作存在资源竞争,另外在数据库版本不同的时,ETL工具可能存在驱动冲突问题;另一方面,获取到的数据类型一般可分为批量和流式两大类,由于二者格式和传输差异性,导致采集任务流程不通用,造成流程重复配置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2)转换端配置繁杂、执行成本高
由于各源数据库格式各异,所以转换端一般需要人工配置各种转换逻辑,在抽取数据的同时完成格式转换。这个过程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操作人员需要掌握各类不同数据库的数据操作函数(如oracle、mysql中的sql函数)使用方法,对每个需要转换的字段进行配置;二是转换一般在源数据库或ETL工具服务器上进行,前者会在源数据库端产生额外的执行压力,后者则需要ETL所在服务器提供较大的运算处理能力,均提高了转换的执行成本。
(3)加载端难以处理更新和删除数据
数据同步是很多业务系统的刚性需求,目前ETL工具能较好地处理增量数据加载问题,但是对于更新数据和删除数据,由于目标系统数据库的特性差异,各工具处理方式和效果各异,有些甚至还不支持处理,这将极大限制目标系统的使用范围和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集散模型的数据采集方法及装置,能够有效提高数据采集的灵活性、通用性和采集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集散模型的数据采集方法,包括:
在源数据库端采用分立式接入器进行目标数据隔离采集,并通过数据总线将目标数据传输至目标数据库端;
在所述目标数据库端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增量、更新、删除处理,得到中间表;
对所述中间表进行类型格式转换,并根据经过所述类型格式转换后的中间表整合得到目标表。
进一步地,所述在源数据库端采用分立式接入器进行目标数据隔离采集,包括:
通过拉取式采集器根据时间戳或递增序列标识确定数据访问位置,以主动访问方式获取增量数据和更新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三眼精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三眼精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263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于固定的土地开发用测绘设备
- 下一篇:一种智能分线模块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