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离散单元法的声发射模拟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18985.9 | 申请日: | 202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76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薛雷;步丰畅;翟梦阳;黄晓林;许超;王昊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30/25 | 分类号: | G06F30/25;G06F1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爱涛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离散 单元 声发 模拟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离散单元法的声发射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方法包括:
在计算模型表面布置监测点;
监测所述监测点的速度波形;
对所述速度波形进行分析,得到声发射数、能量以及b值;
对所述速度波形进行分析,得到声发射数具体包括:
A1:导入监测点的速度波形;
A2:依次对每个采样数据进行分析;
A3:判断第i个数据是否小于或等于采样总数据数量;
A4:若是,则结束;
A5:若否,则执行下一步;
A6:判断第i个数据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门槛值;
A7:若否,则i=i+1,返回步骤A2,对下一个数据进行判断;
A8:若是,则执行下一步骤;
A9:判断一次声发射事件是否结束;
A10:若否,则强行切断,该声发射事件结束,执行下一步骤;
A11:若是,则记录本次声发射事件的特征参数,所述特征参数包括到达时间、幅值、信号持续时间、振铃计数;
A12:对下一个声发射信号进行分析,直到所有采样数据被分析完毕;
对所述速度波形进行分析,得到能量具体包括:
B1:判断第i个数据是否小于或等于采样总数据数量;
B2:若否,则结束;
B3:若是,则计算E(i)=[Vx2(i)+Vy2(i)];其中,E(i)表示第i个数据的能量,Vx指速度的x方向分量,Vy指速度的y方向分量;
B4:计算其中,M(i)表示第i个数据的震级;
B5:i=i+1,返回步骤B1,直到所有采样数据分析完毕;
对所述速度波形进行分析,得到b值具体包括:
C1:输入震级范围[Mmin,Mmax],并输入M=Mmin;
C2:判断第i个数据是否小于或等于采样总数据数量;
C3:若否,则结束;
C4:若是,则执行下一步骤;
C5:获取M(1)~M(i)中大于或等于Mmin的数据个数,计为N1,获取M(1)~M(i)中大于或等于Mmin+0.1的数据个数,计为N2,直到获取完M(1)~M(i)中大于或等于Mmax的数据个数,记为Nm;其中,M(1)表示第1个数据的震级,M(i)表示第i个数据的震级;
C6:得到m组(Mmin~max)~N(1~m)数据,根据公式logN=a-bM进行拟合得b(i)值,i=i+1,返回步骤C2;其中a,b为常数。
2.一种基于离散单元法的声发射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系统包括:
监测点布置模块,用于在计算模型表面布置监测点;
速度波形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监测点的速度波形;
速度波形分析模块,用于对所述速度波形进行分析,得到声发射数、能量以及b值;
所述速度波形分析模块包括:声发射数分析单元、能量分析单元以及b值分析单元;
所述速度波形分析模块的声发射数分析单元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1:导入监测点的速度波形;
A2:依次对每个采样数据进行分析;
A3:判断第i个数据是否小于或等于采样总数据数量;
A4:若是,则结束;
A5:若否,则执行下一步;
A6:判断第i个数据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门槛值;
A7:若否,则i=i+1,返回步骤A2,对下一个数据进行判断;
A8:若是,则执行下一步骤;
A9:判断一次声发射事件是否结束;
A10:若否,则强行切断,该声发射事件结束,执行下一步骤;
A11:若是,则记录声发射特征参数与到达时间、幅值、信号持续时间、振铃计数;
A12:对下一个声发射信号进行分析,直到所有采样数据被分析完毕;
所述能量分析单元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B1:判断第i个数据是否小于或等于采样总数据数量;
B2:若否,则结束;
B3:若是,则计算E(i)=[Vx2(i)+Vy2(i)];
B4:计算
B5:i=i+1,返回步骤B1,直到所有采样数据分析完毕;
所述b值分析单元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C1:输入震级范围[Mmin,Mmax],并输入M=Mmin;
C2:判断第i个数据是否小于或等于采样总数据数量;
C3:若否,则结束;
C4:若是,则执行下一步骤;
C5:获取M(1)~M(i)中大于或等于Mmin的数据个数,计为N1,获取M1~Mi中大于或等于Mmin+0.1的数据个数,计为N2,直到获取完M(1)~M(i)中大于或等于Mmax的数据个数,记为Nm;其中,M(1)表示第1个数据的震级,M(i)表示第i个数据的震级;
C6:得到m组(Mmin~max)~N(1~m)数据,根据公式logN=a-bM进行拟合得b(i)值,i=i+1,返回步骤C2;其中a,b为常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1898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