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湿垃圾减量焚烧处理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17897.7 | 申请日: | 2020-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8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 发明(设计)人: | 沈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浦发第二热电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G5/02 | 分类号: | F23G5/02;F23G5/033;F23G5/04;F23G5/12;F23G5/44;F23G5/46 |
| 代理公司: | 苏州诚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13 | 代理人: | 徐超群 |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焚烧 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湿垃圾减量焚烧处理工艺,包括:步骤1.将预选后的湿垃圾收集并粉碎后送入密闭的发酵池中生物发酵,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性气体通过发酵池上的管道连接如焚烧炉中用作补充气体,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渗沥液放入废液收集池中;步骤2.将发酵完成后的湿垃圾送入离心脱水设备中脱水,脱水过程中产生废液也放入废液收集池中;步骤3.将离心脱水之后形成的固态垃圾干燥后过磁选筛,去除垃圾中的小块金属杂物;步骤4.过筛后的固态垃圾送入焚烧炉中用作垃圾焚烧发电的原料。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减轻湿垃圾的焚烧处理总量,提高焚烧时的固态垃圾热值,提升发电时的热能转化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焚烧发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湿垃圾减量焚烧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垃圾分类活动的展开,人们将生活中产生的垃圾经过粗分后再装入垃圾收集装置中,大大减轻了垃圾处理企业的负担,则这种预分类过程中,湿垃圾多数为生活中的厨余垃圾,中间富含水分,在进行资源化焚烧发电时需要预先除去多余水分,否则整体单位热值较低,难以达到发电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湿垃圾减量焚烧处理工艺,能够提高焚烧时的垃圾热值,降低资源浪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湿垃圾减量焚烧处理工艺,所述湿垃圾减量焚烧处理工艺包括:
步骤1.将预选后的湿垃圾收集并粉碎后送入密闭的发酵池中生物发酵,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性气体通过发酵池上的管道连接如焚烧炉中用作补充气体,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渗沥液放入废液收集池中;
步骤2.将发酵完成后的湿垃圾送入离心脱水设备中脱水,脱水过程中产生废液也放入废液收集池中;
步骤3.将离心脱水之后形成的固态垃圾干燥后过磁选筛,去除垃圾中的小块金属杂物;
步骤4.过筛后的固态垃圾送入焚烧炉中用作垃圾焚烧发电的原料。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发酵过程的时间为3~7天。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和步骤2中产生的废液经过多道生化处理之后达到标准要求后排放回用。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废液池中废液进行生化处理之前预先使用油水分离器将废液中的油脂分离出来。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油脂重新混入步骤4中干燥后的固态垃圾中一起用作垃圾焚烧发电的原料。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3中干燥使用的是焚烧炉的余热。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4中固态垃圾进行焚烧前需进行热值检测,检测标准为热值不低于2000~3000大卡,如果热值不够,则要向固态垃圾中添加补热剂,如果热值过高,则适当配比低热值固态垃圾。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补热剂为酒精或者汽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对湿垃圾进行预分离,除去多余水分,减轻垃圾中的无效成分后再进行焚烧处理,减少焚烧过程中的能源浪费,节约资源,降低湿垃圾燃烧后的残余物质,降低后期飞灰等污染物处理的费用,显著提升了焚烧发电的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湿垃圾减量焚烧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垃圾减量焚烧处理工艺包括:
步骤1.将预选后的湿垃圾收集并粉碎后送入密闭的发酵池中生物发酵,所述发酵池中发酵的时间为3天,通过发酵使垃圾中的有机杂质分解粉化,使其中的固体物质更加易于燃烧,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性气体通过发酵池上的管道连接如焚烧炉中用作补充气体,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渗沥液放入废液收集池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浦发第二热电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常熟浦发第二热电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178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