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大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09805.0 | 申请日: | 2020-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88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梁亚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粤云(广州)数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06 | 分类号: | G06Q50/06;G06F16/9038;G06F16/904;G06F21/60;G06T11/20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刘培越 |
地址: | 51051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 数据 可视化 分析 系统 | ||
1.一种电力大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服务器和可视化分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电用户的电力大数据并将电力大数据发送至服务器内存储;
所述可视化分析模块用于获取服务器内存储的电力大数据并进行可视化分析,具体分析步骤为:
步骤一:将用电用户的户号进行加密生成加密图形;将电力大数据根据用电器的名称进行分类;将同一用电器名称对应的用电器每小时的用电量标记为用电器数据;对用电器数据按照预设数量分为若干个分批数据;每个分批数据包括预设数量个用电用户的户号的加密图形以及同一用电器名称对应的用电器每小时的用电量;
步骤二:对分批数据进行分配,获取数据处理终端的终端信息;将处理类型与分批数据中用电器名称相同的数据处理终端标记为初选终端;
步骤三:将服务器的位置与初选终端的位置进行距离差计算获取得到初选终端的传输间距并标记为M1;设定所有数据处理终端的型号均对应一个预设型号值;将初选终端的型号与所有数据处理终端的型号进行匹配获取得到对应的预设型号值并标记为M2;将初选终端的购买时间与系统当前时间进行时间差计算获取得到初选终端的购买时长M3,单位是天;设定初选终端的处理总次数和分效值分别标记为M4和M5;
步骤四:将初选终端的传输间距、预设型号值、购买时长、处理总次数和分效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取其数值;
步骤五:利用公式获取得到初选终端的可析值MF;其中,g1、g2、g3、g4和g5均为预设比例系数,μ为修正系数,取值为0.9107;
步骤六:将可析值最大的初选终端标记为选中终端;可视化分析模块将分批数据发送至选中终端内,同时将发送分批数据的时刻标记为初发时刻;选中终端接收到分批数据后,对分批数据进行处理,具体为:将用电器名称对应用电器每小时的用电量根据其数值生成图表并与加密图形建立一一对应;选中终端将处理后的图表和加密图形发送至可视化分析模块;可视化分析模块接收到图表和加密图形后,将接收到图表和加密图形时刻标记为完成时刻;同时该选中终端的处理总次数增加一次;可视化分析模块对加密图形进行识别获取得到用电用户户号;然后将用电用户户号对应所有用电器的图表进行组合得到用电用户户号对应的可视化图表;
步骤七:可视化分析模块对选中终端的初发时刻和完成时刻进行分析,具体为:将初发时刻与完成时刻进行时间差计算得到单次分批处理时长;当单次分配处理时长小于预设处理时长,则进行单次处效值计算,将预设处理时长减去单次分批处理时长得到超前时长并标记为CT1;设定超前时长系数为Hi,i=1,2,……,n;Hn的值最大;超前时长系数Hi对应一个时长范围(hi-1,hi];h0的值为零;当CT1∈(hi-1,hi]时,超前时长对应的系数为Hi;
利用公式DT=CT1×Hi获取得到选中终端的单次处效值DT;将选中终端的所有单次处效值进行求和得到分效值D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大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大数据包括用电用户的户号、用电器的名称以及用电器每小时的用电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大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注册登录模块;所述注册登录模块用于用户通过手机终端提交终端信息进行注册并将注册成功的终端信息发送至服务器内存储;其中终端信息包括电脑的位置、型号、购买时间和处理类型;处理类型为用电器名称;服务器将接收到终端信息的电脑标记为数据处理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粤云(广州)数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智粤云(广州)数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980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