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瓶盖螺牙的抽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08981.2 | 申请日: | 202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01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吴霞波;薛清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开物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4 | 分类号: | B29C45/44;B29L1/00;B29L31/56 |
代理公司: | 重庆金橙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73 | 代理人: | 唐健玲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沙坪坝区土主镇月台***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瓶盖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瓶盖螺牙的抽芯装置及其抽芯方法,包括底板和传动箱,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动箱,传动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盘,支撑盘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模板,下模板的顶部设置有上模板,上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注塑板,注塑板顶部的一侧开设有注塑孔,注塑孔的一侧设置有加工预备孔。本发明通过加工预备孔的设置,由于加工预备孔设置在了上模板的顶部,在进行加工时,可适量增加注塑机的加工预备孔的数量,进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临时储放盒的设置,可将瓶盖本体预先放置,当需要瓶盖本体时,可在临时储放盒中拿出瓶盖本体,实现快捷方便的特性,减小了放料的时间,加强了加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抽芯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瓶盖螺牙的抽芯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生产中,模具已成为大批量生产各种工业产品和日常生活用品的重要工艺备.80年代以来,在国家产业政策和与之配套的一系列国家经济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我国模具工业发展迅速,年均增速均为13%,1999年年我国模具工业产值为245亿,至2000年我国模具总产值预计为260-270亿元,其中塑料模约占30%左右.在未来的模具市场中,塑料模在模具总量中的比例还将逐步提高,塑料制品的设计不仅要满足使用要求,而且要符合塑料的成型工艺特点,并且尽可能使模具结构简单化,这样,成型工艺稳定,保证塑料制品的质量,又可降低成本。
塑料制品的几何形状:塑料制品应尽量避免侧壁凹槽或与制品脱模方向垂直的孔,这样可避免采用侧抽芯等复杂的模具结构和使分型面上留下飞边,塑料制品的形状还有利于提高制品的刚度和强度.而此次设计的塑料瓶盖本体就避免了这类情况的发生,壁厚过小则成型时流动阻力大,而且不能保证塑料制品的强度和刚度;过厚则浪费原料,增加塑料制品的成本,而且会增加成型时间和冷却时间,降低生产率,对于热塑性塑料,薄壁塑料制品一般不小于0.6-0.9mm,塑料制品脱模后要求留在型芯边,则塑料制品内表面脱模斜度应比内表面小,而塑料制品脱模后要求留在型腔一边,则塑料制品外表面的脱模斜度应小于内表面,在设计瓶盖本体是内表面的脱模斜度为1°,取斜度方向时以小端为准角:在制品的转角处应尽可能采用圆弧过渡,这样可以避免应力集中,提高塑料制品的强度,改善制品的塑料流动情况及便于脱模。
影响塑料制品尺寸精度的因素很多,其主要因素是材料收缩和模具的制造误差,塑料制品的上下偏差可根据制品的配合性质进行分配,自动脱螺纹机构在塑料模具中一种很常见的而又非常重要的结构类型,常有的机构有马达传动、螺纹传动、液压缸齿条传动等。
目前,在塑料模具中螺纹脱出(螺纹抽芯)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螺纹型芯垂直方向静止不动,当螺纹型芯开始旋转时,由推板同步推出,目前推板推出采用形式由弹簧,或者由注塑机顶出多次顶出控制机构顶出,会根据产品结构不同会分多次顶出,每多增加一次顶出会增加模具厚度和机构的复杂度也会增加,第二种是螺纹型芯垂直方向处于往返运动一个状态,即当螺纹型芯旋转时,沿着螺纹反向后退,直到推出退出有效螺牙时,再由推板推出产品,第二种针对螺牙行程较长的情况,可以减短推板顶出距离,但时当要求对产品有效冷却时,螺纹型芯的旋转和移动的往返运动不适宜增加冷却装置,此时会选择第一种出螺牙方式,但是需要克服多次顶出带来的模具厚度以及结构复杂度,同时内部回转体零件会随着模具增厚而加长,会增加加工难度,现有技术中铰牙抽芯主动轴需要往复运动,注塑周期长,模具尺寸偏大,模具尺寸大会增加注塑机的吨位,由于往复运动,加长注塑的周期,工作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瓶盖螺牙的抽芯装置,具备模具尺寸更小,同样的注塑机可以增加穴数,提高生产效率、不用往复运动回到原位,减少模具动作从而缩短注塑周期3秒左右等优点,解决了铰牙抽芯主动轴需要往复运动,注塑周期长,模具尺寸偏大,模具尺寸大会增加注塑机的吨位,由于往复运动,加长注塑的周期,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开物工业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开物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89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