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电动尾门可编程测试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08644.3 | 申请日: | 202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6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吴珩;朱明;杨兆万;周艳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佑尔汽车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霍健兰;梁莹 |
地址: | 528234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电动 可编程 测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电动尾门可编程测试系统,包括测试指令序列程序文件、自动测试单元和运动控制卡单元;自动测试单元加载测试指令序列程序文件,并通过字符串文本解析算法来逐行解析成中间指令编码,存储在指令编码FIFO中;控制指令运行线程顺序执行指令编码FIFO中的指令编码;指令运行线程根据指令PC指针当前指向指令编码FIFO的指令编码数据,利用指令属性索引ID快速定位指令集属性结构体数组,获取指令执行函数,并传递指令参数完成指令执行;指令执行函数与运动控制卡单元进行数据交互,获取自吸锁扣状态信号,同时输出坡度/倾角调节设置操作,输出测试动作指令。该系统可实现无人值守长时间耐久测试,有效提高测试效率,降低测试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动尾门测试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电动尾门可编程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将汽车电动尾门系统应用于汽车整车之上,成为整车标配组成部件。汽车产品领域有着严苛的安全标准要求,汽车电动尾门系统是消费者日常使用较多的部件之一,如果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较大的安全风险,或者给汽车厂商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无论在汽车电动尾门系统研发设计阶段,还是进入量产阶段,都需要针对其进行整体测试,确保产品获得较高的功能与性能可靠性。
现阶段,汽车电动尾门系统厂商仍然广泛采用以人工全程参与测试的方式对汽车电动尾门系统产品进行测试。往往按照产品设计流程进行正常操作可能不会出现问题,但是不同消费者对产品有着不同的理解,会有意想不到的操作方式,就容易产生问题。这可能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测试人员不断地进行重复测试操作,以便更广泛地发现问题。另外,如果测试人员遗忘了测试操作步骤,可能不利于问题的复现,从而埋下安全隐患。总之,一味依赖人工测试方式,无形中增加了人力资源成本,并且测试效率相对低下,不利于产品快速有效投放市场。因此,需要寻求一种解决方案,大幅提升测试效率,降低测试成本。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无人值守长时间耐久测试、有效提高测试效率、降低测试成本的汽车电动尾门可编程测试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汽车电动尾门可编程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指令序列程序文件、自动测试单元和运动控制卡单元;
所述自动测试单元包括可视化终端模块、指令数据结构和指令执行器模块;其中,指令数据结构包括指令属性数据结构体类型和指令编码数据结构体类型;
指令属性数据结构体类型包括:用于存储测试指令名称的指令标识符字符串、用于指向测试指令文本串对应解析函数的指令解析函数指针以及用于指向测试指令对应解析函数的指令执行函数指针;
指令编码数据结构体类型包括指令属性索引ID和指令参数;指令执行器模块包括指令集属性结构体数组、指令索引数组、指令编码FIFO、指令PC指针和指令运行线程;
所述自动测试单元通过可视化终端模块加载根据测试操作步骤编程而成的测试指令序列程序文件,并通过字符串文本解析算法来逐行解析成中间指令编码,存储在指令编码FIFO中;控制指令运行线程顺序执行指令编码FIFO中的指令编码;
所述指令运行线程根据指令PC指针当前指向指令编码FIFO的指令编码数据,利用指令属性索引ID快速定位指令集属性结构体数组,获取指令执行函数,并传递指令参数完成指令执行;
所述指令执行函数与运动控制卡单元进行数据交互,获取自吸锁扣状态信号,同时输出坡度/倾角调节设置操作实现测试工况环境自动设置,输出解锁、开/关门操作、按钮开关、脚踢开关和防夹条开关的测试动作指令,控制待测电动尾门ECU控制器装置实现对目标电动尾门系统的自动运行测试。
优选地,所述的自动测试单元通过可视化终端模块加载根据测试操作步骤编程而成的测试指令序列程序文件,并通过字符串文本解析算法来逐行解析成中间指令编码,存储在指令编码FIFO中;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佑尔汽车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佛山佑尔汽车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86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