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次成型完全降解的平面口罩本体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08559.7 | 申请日: | 202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090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樊海彬;蒋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谷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435 | 分类号: | D04H1/435;D04H1/492;D04H1/55;D04H1/559;D04H1/4382;D06H7/22;D04H1/728;D04H1/425;A41D13/11;A41D31/02;A41D31/04;A41D31/12;A41D31/30;B26F1/26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张抗震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次 成型 完全 降解 平面 口罩 本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次成型完全降解的平面口罩本体及其制备方法,口罩本体由二层聚乳酸纤维无纺布复合而成,内层为经过打孔处理的聚乳酸纤维水刺无纺布,外层为聚乳酸纳米纤维复合无纺布;外层是聚乳酸纳米纤维无纺布和聚乳酸纤维热轧无纺布的复合体;首先制备内层打孔聚乳酸纤维水刺无纺布,然后制备外层聚乳酸纳米纤维复合无纺布,在外层聚乳酸纳米纤维复合无纺布成型后与内层打孔聚乳酸纤维水刺无纺布在线复合,并用超声波分切机进行分切,并同时将复合无纺布的四边焊接封闭,成为完全降解的超薄型口罩本体。具有良好抑菌和除异味功能,能够较好吸收人体呼吸产生的口气,为人体营造清新的呼吸环境,并且可降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口罩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一次成型完全降解的平面口罩本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020年初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由于其传播途径多、感染力强,促使口罩成为第一道防护屏障,导致不仅供应一线医护人员经过环氧乙烷灭菌程序的医用级别口罩缺口巨大,民用防护口罩亦一只难求。口罩本体是三层非织造布构成的复合体,主要由PP纺粘非织造布+PP熔喷超细非织造布+PP纺粘非织造布三层组成,其中间层熔喷超细非织造材料为过滤层,起到非常重要的防护作用,其过滤机理可归纳为机械阻隔和静电吸附:熔喷超细非织造材料中纤维的直径分布在1~10μm之间,空气中粒径大于5μm的飞沫可被阻隔在外,当微尘直径小于3μm时,由于其中纤维随机交叉排列构成了多弯曲通道过滤层,进而以范德华力将微尘吸附在纤维之间和表面,达到阻隔的目的。通常熔喷超细非织造材料的机械阻隔过滤效率在40-60%之间,必须采用静电吸附的方法进一步提高率效,即通过荷电纤维(驻极体)的库仑力实现对微粒的捕获,当粉尘、细菌、病毒等微粒经过过滤材料时,静电力不仅能有效吸引带电微粒,而且以静电感应效应捕获感应极化的中性粒子,通常带有静电吸附(驻极处理)的熔喷超细非织造材料的过滤效率,可将原有机械阻隔率效提高到95%以上,然而熔喷的静电吸附具有时效性,且遇到水、酒精消毒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会很快消失,导致熔喷非织造材料的过滤效率极大降低,使口罩失去了原有的防护功能,因此开发率效持久的口罩滤材非常必要。
另一方面,由于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对口罩需求大幅增长,目前国内一次性口罩日使用量达到2亿只,按照成人口罩尺寸规格计算,一只口罩内、外和中间层用PP非织造布重量为1.5g,一天2亿只口罩需要消耗300吨PP非织造布,由于PP为不降解型材料,导致用后的一次性口罩的处理成为难题,因此开发可降解口罩,对我国有限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次成型完全降解的平面口罩本体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一次成型完全降解的平面口罩本体的制备方法,所述口罩本体由二层聚乳酸纤维无纺布复合而成,内层为经过打孔处理的聚乳酸纤维水刺无纺布,外层为聚乳酸纳米纤维复合无纺布;所述外层是聚乳酸纳米纤维无纺布和聚乳酸纤维热轧无纺布的复合体;
首先制备内层打孔聚乳酸纤维水刺无纺布,然后制备外层聚乳酸纳米纤维复合无纺布,在外层聚乳酸纳米纤维复合无纺布成型后与内层打孔聚乳酸纤维水刺无纺布在线复合,并用超声波分切机进行分切,并同时将复合无纺布的四边焊接封闭,成为完全降解的超薄型口罩本体;
所述打孔聚乳酸纤维水刺无纺布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谷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谷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85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