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口防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06985.7 | 申请日: | 202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365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夏远新能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2 | 分类号: | H01R13/52;B60L53/16;H01R13/502 |
代理公司: | 慈溪夏远创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6 | 代理人: | 陈伯祥 |
地址: | 650500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充电 防护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口防护装置,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表面开设有充电槽,所述充电槽的内壁设置有锁紧齿,所述充电槽的内部安装有挡块,且挡块位于锁紧齿的左侧,所述充电槽的内部通过锁紧齿安装有第一防护组件,所述车体的左侧对接有充电枪,所述充电枪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防护组件,所述充电枪的端头处安装有防尘板。本发明通过设置的第一防护组件,使得该装置能够将进入到汽车充电槽内部的灰尘集中收集,从而保证充电槽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同时也方便对收集槽内的灰尘进行清理,通过设置的第二防护组件,当充电枪使用完成后可以通过防护壳进行防护,避免面灰尘进入充电枪的端口,对充电枪的使用性能造成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口防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口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四大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指除汽油、柴油、天然气(NG)、液化石油气(LPG)、乙醇汽油(EG)、甲醇、二甲醚之外的燃料。
常用的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枪端口在不使用时由于其处于外界的环境中,会有大量的灰尘沉积在端口的内部,从而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且在进行充电时,设置在汽车表面的充电插口周围也会有大量的灰尘进入,当充电完成拔出充电枪后,这些灰尘会进入插口的内部,造成插口受损,实用性不高。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口防护装置,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表面开设有充电槽,所述充电槽的内壁设置有锁紧齿,所述充电槽的内部安装有挡块,且挡块位于锁紧齿的左侧,所述充电槽的内部通过锁紧齿安装有第一防护组件,所述车体的左侧对接有充电枪,所述充电枪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防护组件,所述充电枪的端头处安装有防尘板。
所述第一防护组件包括空心套筒,所述充电槽的内部通过锁紧齿螺纹连接有空心套筒,所述空心套筒的端头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内部开设有收集槽,且收集槽的数量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挡板的内部,所述收集槽的内壁均安装有过滤板,所述挡板的内部开始有排气通道,排气通道设置在收集槽相背的一侧,所述收集槽的顶部螺纹连接顶盖,所述挡板的内部开设有除尘槽,且除尘槽设置在收集槽相对的一侧,所述空心套筒的内部安装有吸尘头,且吸尘头的数量为两组,所述挡板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把手的数量为两组,分别设置在第一把手的两侧。
所述第二防护组件包括支架,所述防尘板的顶部和底部均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内侧表面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安装有连接杆,且转轴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相对的一侧均安装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扭力弹簧,所述连接杆的端头安装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位于连接杆相背的一端,所述防护壳的表面安装有固定环,所述充电枪的正面安装有框架,所述框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主动杆,所述主动杆的表面安装有第一收卷轮,所述主动杆的右端贯穿框架,且延伸至框架的外部,所述主动杆处于框架外部部分的表面安装有主动轮,所述框架的表面安装有固定架,所述主动轮的表面传动连接有传动带,所述框架的内部位于主动杆的上方转动连接有从动杆,所述从动杆的表面安装有第二收卷轮,所述从动杆贯穿框架,且从动杆延伸至框架外部的部分表面安装有从动轮。
优选的,所述空心套筒的表面设置有与锁紧齿相适配的螺纹,挡块与车体外表面的距离等于挡板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挡板的表面分别开设有与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相适配的活动槽,且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均通过转杆转动连接在对应的活动槽内部。
优选的,所述吸尘头通过除尘槽与收集槽连通,收集槽通过排气通道与外界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夏远新能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云南夏远新能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69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