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扇叶式湍流灭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05167.5 | 申请日: | 202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173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边会婷;李静;王东明;魏子莹;张艺博;黄晨;杨澍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C31/00 | 分类号: | A62C31/00;A62C37/00;G01N31/12 |
代理公司: | 郑州亦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88 | 代理人: | 张夏谦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扇叶式 湍流 灭火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扇叶式湍流灭火装置,包括气箱、连接板和隔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与气箱的内壁固定连接,并且隔板的一侧与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本发明涉及火灾处理装置技术领域。该扇叶式涡流火焰装置,挡板通过滑动方式不仅起到控制气体流通和流速作用还有封闭气体的作用,可根据实验的需要可装入2到4种气体进行实验,增加实验多样性,更可以对多种灭火气体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对比灭火性能实验,关闭三个进气管道,打开一个通风管道并通入灭火气体,模拟现场消防员面对火灾受地形限制只能在一侧灭火的情况,可根据实验数据对现场灭火具有指导意义,动态改变气体进入速度和进风口大小,完成气体流速改变对火焰结构、流场、颜色等特征影响的观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灾消防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扇叶式湍流灭火装置。
背景技术
湍流火焰常常发生在大型城市的大型火灾中,尤其是火旋风更为常见的存在于荒野和森林火灾中,研究湍流火焰的性质变化和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对消防安全有着重要意义,目前研究湍流火焰实验装置普遍使用的方式是热驱动式和机械驱动式,其中热驱动式采用的是四墙壁和夹缝装置,其原理为当燃料被点燃后,火焰通过燃烧消耗掉周围氧气,同时装置内部的空气被加热而向上运动,使得燃烧体内压强减少形成压差,压强差迫使外围的新鲜空气通过狭缝进入燃烧体内,由于外围狭缝的环绕设计使得进入的气体迅速形成一个围绕火源的贴壁切向环流,新鲜空气沿着横向切线方向进入火源区以维持燃烧,火焰流场会受周围环向流动气流的影响进而形成湍流火焰,湍流火焰生成条件,存在多个生成气体旋涡,在不同气体旋涡内存在一个方向各异的流体汇,具有某些摩擦力或拖拽力施加给水平表面的空气运动,以形成涡的底部边界。
现有湍流灭火装置不足之处在于,无法精确得知燃烧时气体消耗量,无法确定惰性气体或者气体灭火剂在熄灭湍流火焰时的施加量和气体组分浓度、气体流场的运动变化,不易确定有一定组分灭火剂的混合气体气流的进风口速度、气体流量变化对湍流火焰高度、宽度、拉伸长度、振动频率和火焰颜色等特征的影响。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扇叶式湍流灭火装置,解决了对通入气体定量,改变气体流量对进入整个湍流火焰区域造成影响的动态观察,确定惰性气体或者其他气体灭火剂在熄灭湍流火焰时火焰高度、宽度、拉伸长度、振动频率和火焰颜色等一系列的火焰结构变化、以及灭火剂可以熄灭不同燃料的湍流火焰的添加浓度等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扇叶式湍流灭火装置,包括气箱、连接板和隔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与气箱的内壁固定连接,并且隔板的一侧与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气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并且气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连接板和隔板的顶部均与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并且连接板和隔板的底部均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底板内部的四周均开设有气孔,并且四个气孔的内部均与气箱的内部连通,所述连接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挡板,并且顶板的内部开设有与挡板相适配的插槽,所述底板的顶部开设有与挡板相适配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气箱的外部表现形状为密闭的圆筒,并且气箱采用透明玻璃制成。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内部开设有与挡板相适配的滑槽,并且隔板的一侧开设有与挡板相适配的连接槽,所述挡板的一侧与连接槽的内部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采用长度为0.082m的矩形板,并且隔板采用90°半径长度为0.068m的弧形板。
优选的,所述气箱的高度为0.54m,并且挡板的高度为0.56m,所述顶板与底板的厚度均为0.005m。
优选的,所述插槽与凹槽的长度均为0.0336m,并且挡板的长度为0.0168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51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