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流量补燃循环发动机推力室冷却套承压流路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04546.2 | 申请日: | 202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80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红;张晓光;张航;肖虹;张留欢;龚南妮;陈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2K9/46 | 分类号: | F02K9/46;F02K9/58;F02K9/6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王凯敏 |
地址: | 7101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量 循环 发动机 推力 冷却 套承压流路 优化 方法 | ||
1.全流量补燃循环发动机推力室冷却套承压流路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燃料涡轮泵中的泵设计为由一级泵和二级泵构成的两级级联式,一级泵和二级泵均由富燃涡轮驱动;
步骤2,将一级泵的出口分为两路,其中一路出口连接推力室收扩段冷却套的入口,另一路出口连接二级泵的入口,将二级泵的出口连接推力室扩张段冷却套入口,将推力室收扩段冷却套的出口引至发动机较低压力的位置,将推力室扩张段冷却套出口引至燃气发生器;
步骤3,将进入推力室收扩段冷却套的介质流量Q1设置为总流量Q的20-40%,将推力室扩张段冷却套的介质流量Q2设置为Q-Q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流量补燃循环发动机推力室冷却套承压流路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推力室收扩段冷却套采用铜钢钎焊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流量补燃循环发动机推力室冷却套承压流路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推力室扩张段冷却套采用钢钢钎焊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未经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454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产智能化管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鼻腔清洗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