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化非线性建筑形态控制模型及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04266.1 | 申请日: | 202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12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张龙巍;陈宇;王超;李坤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Q50/08;G06F111/06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107 | 代理人: | 王荣亮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化 非线性 建筑 形态 控制 模型 优化 方法 | ||
1.一种智能化非线性建筑形态控制模型及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非线性形态的生成基准线设定为目标曲线Cv;
步骤二、根据实际工程建造要求,设定曲线的定距等分长度初始值l0;
步骤三、将Cv按照l0定距等分,等分后在曲线上生成等分点,记为Pn;n=1,2,3……m,m为等分数,n顺时针计数;
建立Pn的函数关系式为:
Pn=Div1(Cv,l0)
式中:Pn—曲线等分点,
Cv—目标曲线,
l0—等分长度初始值;
步骤四、进行第一优化循环,以获得与Cv形态最近似的An组合方式,建立第一优化循环函数关系式为:
Bn=min Opt1(An,Cv)
式中:Bn—一次优化弧线,
An—初始拟合弧线,
Cv—目标曲线;
步骤五、由于Bn可能存在弧线交接处不连续现象,因此需要进入第二优化循环,以获得与交点处连续性最优的Bn,建立第二优化循环函数关系式为:
Cn=min Opt2(Bn)
式中:Cn—二次优化弧线,
Bn—一次优化弧线;
步骤六、此时,Cn已经拥有比较最优的形态贴合度和弧线连续性,进而对弧线组合进行等分,并使等分后每段弧线尽可能接近等分长度初始值l0;因此,需要进行第三优化循环,建立第三优化循环函数关系式为:
Gn=min Opt3(Cn,l0)
式中:Gn—三次优化弧线,
Cn—二次优化弧线,
l0—等分长度初始值;
步骤七、Gn弧线能够兼顾对初始弧线Cv最优化的形态拟合度、弧线连续性和均匀度,对复杂的非线性形态进行简化,生成便于设计、生产和建造的形态生成基准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非线性建筑形态控制模型及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设定用以拟合Cv的弧线数N作为第一优化循环的关键输入变量;选取N个等分点作为弧线的起点、终点,首尾相连连续配置弧线An,且An的中点落在Cv上;An由内部对应的Pn所分割的弧线段数目为的Pn跨度Mn;每段弧线由于起点、终点和跨度不同,具有巨大数量级的组合方式,寻求最优的组合方式是第一优化循环的主要目标;
建立An的函数关系式:
An=Arc1(N,Cv,Pn,Mn)
式中:An—初始拟合弧线,
Cv—目标曲线,
Pn—曲线等分点,
Mn—初始拟合弧线跨度数;
依据跨度Mn,对An进行定数等分操作,生成等分点记为Qn;
建立Qn的函数关系式:
Qn=Div2(An,Mn)
式中:An—初始拟合弧线,
Mn—初始拟合弧线跨度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未经沈阳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426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