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轴类零件研抛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03583.1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70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袁松梅;陈博川;邵梦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B5/04 | 分类号: | B24B5/04;B24B41/04;B24B47/12;B24B47/20;B24B5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聂俊伟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零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轴类零件研抛装置,包括:滑动柱,滑动柱设有中空入料口,滑动柱的中部设有研磨腔,滑动柱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锥形轮;三套研磨机构,研磨机构包括研磨辊、研磨轮和第二锥形轮,三个研磨辊沿滑动柱的轴向设置且环绕滑动柱呈正三角分布,研磨辊的中部设置研磨轮,研磨轮位于研磨腔处,研磨辊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二锥形轮,第二锥形轮的第一主体的锥形方向与第一锥形轮的锥形方向相反,且第一锥形轮通过位置变化与第一主体相切或相离;张紧带,套接于同侧的三个第二锥形轮的第二主体上。本发明采用自动化机构和对应的加工方法代替工人手工研抛,在达到预期精度的基础上大幅提高了加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类零件研抛装置。
背景技术
在航空航天及其他精密设备领域,细小轴类零件表面研磨抛光技术的应用极为广泛普遍,在设备服役过程中,轴外圆表面粗糙度、圆度及圆柱度会极大的影响性能和寿命,因此,对于马达轴一类的精密旋转部件,要求高水平的研抛技术。
对于轴类零件的研抛技术,传统上有多种解决方案,包括自动化的机床加工和手工钳工加工,在自动化加工领域,应用较多的就是偏心运动双平面超精密研抛机床以及行星式双平面圆柱加工机床,这两类自动化机床能够实现一定的加工指标,但是其能够达到的极限精度在很多情况下依然不能满足高精度轴类零件的使用需求。因此,传统的手工钳工结合手动机床的情况依然是解决高精度轴类零件外圆研抛加工的唯一手段,简单来说就是使轴类零件自动慢速旋转,然后手持研磨工具进行手工研磨,不断地使用测量设备观测轴类零件外圆尺寸,直到达到表面粗糙度、圆度及圆柱度的要求。该加工方式存在生产效率低,严重依赖技师个人技术能力等缺陷,限制了相关产品的产量,在轴类零件尺寸变化的情况下,需要反复生产大量不同尺寸的研磨工具,效率低,成本高且灵活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轴类零件研抛装置,采用自动化研磨机构和对应的加工方法代替工人手工研抛,在达到预期精度的基础上大幅提高了加工效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轴类零件研抛装置,包括:滑动柱,所述滑动柱设有中空入料口,所述滑动柱的中部设有研磨腔,且所述滑动柱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锥形轮;三套研磨机构,所述研磨机构包括研磨辊、研磨轮和第二锥形轮,三个所述研磨辊沿所述滑动柱的轴向设置且环绕所述滑动柱呈正三角分布,所述研磨辊的中部设置所述研磨轮,且所述研磨轮位于所述研磨腔处,所述研磨辊的两端分别设置所述第二锥形轮,所述第二锥形轮的第一主体的锥形方向与所述第一锥形轮的锥形方向相反,且所述第一锥形轮适于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锥形轮与所述第二锥形轮的第一主体相切,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锥形轮与所述第二锥形轮的第一主体相离;张紧带,套接于同侧的三个所述第二锥形轮的第二主体上。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轴类零件研抛装置,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研磨辊上的限位组件,所述研磨轮的两端分别设置所述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轴承座和调心球轴承,所述调心球轴承设置于所述轴承座内。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轴类零件研抛装置,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两个支撑体、锁紧螺杆和支撑架,所述支撑体的外侧主体设有沿圆周方向均布的用于固定所述轴承座的三个固定槽,构造出三个支撑主体,所述锁紧螺杆贯穿两侧对应的所述支撑主体并通过螺栓紧固,所述支撑体的中部主体设有容纳腔,所述滑动柱贯穿两侧的所述容纳腔且可在所述容纳腔内滑动;所述支撑架的顶部通过所述锁紧螺杆和所述螺栓与所述支撑主体相连,所述支撑架的底部用于与机床的拖板相连。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轴类零件研抛装置,所述第二锥形轮的第二主体为柱形且与所述第一主体同轴设置,所述第二锥形轮的第一主体内套设第一轴承与所述研磨辊相连,所述第二锥形轮的第二主体位于所述第一主体的外侧且套设有第二轴承,所述张紧带套设于所述第二轴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35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VC膜及其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高稳定性水性环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