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锈钢加工的自动拉伸线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03348.4 | 申请日: | 202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29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念泉;高明;杨建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肇庆市第二机床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2/20 | 分类号: | B21D22/20;B21D4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604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锈钢 加工 自动 拉伸 | ||
1.一种不锈钢加工的自动拉伸线,包括液压机(1)和模具本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机(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2),所述顶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限位杆(3),所述顶板(2)的底部有抬升杆(4),所述抬升杆(4)靠近四角处均开设有若干个通孔,若干个所述限位杆(3)的底端分别贯穿相邻的通孔的内腔并共同固定连接有底座(13),所述底座(13)的顶部靠近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0),所述固定块(10)的右侧有传送带(14),所述传送带(14)的右侧有五工位切修卷卷压(21),所述五工位切修卷卷压(21)的右侧有喷淋清洗线(22),所述固定块(10)的顶部靠近中心处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内腔底部处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腔底部开设有盲孔,所述盲孔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2),所述弹簧(1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片(11),所述固定片(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托杆(9),所述托杆(9)的顶端贯穿盲孔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托块(8),所述抬升杆(4)的底部靠近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下压模(6),所述下压模(6)的外侧边缘靠近中心处套设有圆盘(5),所述模具本体(7)套设在下压模(6)的底端处,所述模具本体(7)的右侧靠近底部处贴合设置有吸盘(19),所述吸盘(19)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杆(15),所述活动杆(15)的底端与固定块(10)的右侧壁相互铰接,所述活动杆(15)的右侧铰接有活动片(17),所述活动片(17)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6),所述连接轴(16)上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的内腔贯穿有转轴(20),所述转轴(20)外侧边缘靠近前端处固定连接有拉杆(18),所述拉杆(18)与活动片(17)的顶端共同与抬升杆(4)的底部相互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加工的自动拉伸线,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限位杆(3)以顶板(2)的底部中心为中心轴呈矩形阵列状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加工的自动拉伸线,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通孔的内腔均为抛光设置,且所述通孔内腔有润滑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加工的自动拉伸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块(8)位于第一开口的内腔靠近顶部处,所述托块(8)的横截面为T字形结构,所述托块(8)的T字形结构的顶部较长于底部,且所述托块(8)的底部结构与凹槽的结构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加工的自动拉伸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7)的横截面为U形设置,且所述模具本体(7)的U形设置开口朝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加工的自动拉伸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15)的横截面为弧形设置,且所述活动杆(15)的弧形设置开口朝向固定块(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加工的自动拉伸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片(17)为弧形设置,且所述活动片(17)的弧形开口朝向下压模(6),所述活动片(17)为弹性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不锈钢加工的自动拉伸线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通过将模具本体(7)放置到固定块(10)的顶部处,启动液压机(1),通过液压机(1)的动力推动抬升杆(4)向下运动;
S2:由于抬升杆(4)的四角处开设的穿孔内腔均贯穿有限位杆(3),使得限位杆(3)对抬升杆(4)具有限位作用,通过液压机(1)的推动使得抬升杆(4)推动底部固定连接的下压模(6);
S3:通过下压模(6)向下运动对模具本体(7)进行挤压,此时下压模(6)挤压模具本体(7)向固定块(10)顶部的开口内腔进入,将模具本体(7)挤压成U形成品;
S4:此时在进行退料时,液压机(1)收缩,拉动抬升杆(4)向上运动,促使下压模(6)带动模具本体(7)向上运动,此时铰接在抬升杆(4)上的活动片(17)拉动底部相互铰接的活动杆(15)向上运动;
S5:通过活动杆(15)向上运动推动吸盘(19)与模具本体(7)相互贴合,通过吸盘(19)对模具本体(7)进行吸附固定;
S6:此时,液压机(1)继续向上运动,使得下压模(6)与模具本体(7)之间相互脱离,通过吸盘(19)对模具本体(7)的固定,使得模具本体(7)固定在活动杆(15)的左侧处;
S7:此时当下压模(6)继续向上运动时拉动抬升杆(4)向顶部运动,此时抬升杆(4)拉动活动片(17),由于活动片(17)为弧形薄片,固活动片(17)被拉杆(18)向左侧拉扯;
S8:致使活动片(17)的弯曲弧度与原始状态相反,此时推动活动杆(15)向右侧移动,使得活动杆(15)将模具本体(7)运输至传送带(14)的顶部处,再通过传送带(14)将模具本体(7)运输至后续工作机位进行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肇庆市第二机床厂有限公司,未经肇庆市第二机床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334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