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调的水道结构及空调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02847.1 | 申请日: | 202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19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陆居朝;高擎;刘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29 | 分类号: | F24F1/029;F24F1/0323;F24F1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联创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4 | 代理人: | 李萌;夏宇和 |
地址: | 315191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调 水道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的水道结构及空调,所述水道结构被设置在后风道接水盘,所述水道结构包括依次连通的集水槽、过水水路、布水水道,所述布水水道设置在空调中冷凝器的上方,所述布水水道沿着水平方向延伸至冷凝器的右侧,所述布水水道包括底板、分水板;本发明通过设置分水板,使得进入布水水道中的冷凝水,能够均匀地溢出布水水道,均匀分散地滴落到整个冷凝器上,不至于出现冷凝水集中滴落到冷凝器一侧的情况,一方面确保了冷凝器均匀冷却,使得冷凝器热量能够去充分蒸发冷凝水,有利于提高能效,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大冷凝器对冷凝水的蒸发量,避免多余的水分进入底盘,降低整机的水满保护、漏水等情况的发生概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的水道结构及空调。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空调器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了。如何提高空调器的能效一直是研发人员着重关注的问题。
以前出风移动式空调器为例,由于冷凝器的布置方向与下出风口方向垂直,因此冷凝水只能从出风口旁边,即通过下风道接水盘中的漏水孔,直接滴落到冷凝器上;然而受出风口位置的影响,下风道中的漏水孔往往设置在远离出风口的一侧,从而导致冷凝水通过漏水孔滴落到冷凝器上时,往往会集中滴落到冷凝器的一侧,极容易造成冷凝器一侧有水,另一侧大部分区域无水的情况出现,造成冷凝器冷却不均匀,导致冷凝器能力不足,整机功率上升,能效下降。
同时,对于集中滴落到冷凝器一侧的冷凝水而言,当空调在某些应用环境下,尤其是高湿环境下,冷凝水滴落一侧的冷凝器热量无法蒸发多余的水分,多余的水分进入底盘中,可能会造成整机的水满保护、漏水等情况的发生,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空调的水道结构及空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空调中冷凝水难以均匀分散地滴落到冷凝器上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空调的水道结构,所述水道结构被设置在后风道接水盘,所述水道结构包括依次连通的集水槽、过水水路、布水水道,所述布水水道设置在空调中冷凝器的上方,所述布水水道沿着水平方向延伸至冷凝器的右侧,所述布水水道包括底板、分水板,用于将冷凝水均匀分散地滴落到整个冷凝器上;从而通过设置分水板,使得进入布水水道中的冷凝水,能够均匀地溢出布水水道,均匀分散地滴落到整个冷凝器上,不至于出现冷凝水集中滴落到冷凝器一侧的情况,一方面确保了冷凝器均匀冷却,使得冷凝器热量能够去充分蒸发冷凝水,有利于提高能效,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大冷凝器对冷凝水的蒸发量,避免多余的水分进入底盘,降低整机的水满保护、漏水等情况的发生概率。
所述后风道接水盘在过水水路的下方设置下水通道,所述布水水道被设置在下水通道中;通过下水通道的导向,确保冷凝水能够较为平稳地流到布水水道中。
所述后风道接水盘的下侧面设置过水侧壁,所述底板与过水侧壁连接;从而借助于过水侧壁的导向作用以及阻拦作用,从过水水路下落的冷凝水能够完全落入到布水水道中。
所述后风道接水盘的下侧面设置过水侧壁、防溅板,所述过水侧壁、防溅板之间形成下水通道;所述底板的一端与过水侧壁连接,另一端朝向防溅板延伸,并与分水板连接,所述分水板与防溅板之间形成下水空间;从而通过防溅板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对冷凝水落入布水水道中溅起的水进行遮挡,防止飞溅的水落到空调内部的其他部件上,另一方面分水板均匀分布后的冷凝水在下落到冷凝器的过程中,能够经过下水空间并借助于防溅板的导向作用以及阻拦作用,完全落到冷凝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28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