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水冷型逆变器的薄膜电容器散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00505.6 | 申请日: | 202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358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廖东明;孙宇;陈稳锁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日精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2/08 | 分类号: | H01G2/08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张红艳 |
地址: | 22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水冷 逆变器 薄膜 电容器 散热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应用于水冷型逆变器的薄膜电容器散热结构,包括开关和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安装有开关,所述壳体的一端固定有插座,所述壳体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旋钮,所述壳体的上端开设有连接口,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上端固定有电容块,所述电路板的上端固定有导热板,所述电路板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转杆,本发明通过采用记忆金属制成的弹性条,使得电容器在电路板上工作产生热量后,弹性条受热会收卷带动外壳顶部的挡板转动,使得壳体上端的连接口打开,便于对壳体内部通风散热,当热量后降低后弹性条恢复形变使得挡板恢复原处挡住连接口,保证壳体的密闭性,既能通风,又不会影响壳体的完整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薄膜电容器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水冷型逆变器的薄膜电容器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薄膜电容器是以金属箔当电极,将其和聚乙酯,聚丙烯,聚苯乙烯或聚碳酸酯等塑料薄膜,从两端重叠后,卷绕成圆筒状的电容器,电容器一般都是在电路板上集成使用,多个电容器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在逆变器内部的空间热量很难散发出去,导致电容器产生的热量越来越多,使得电容器在过热的环境中工作会影响到电容器的使用寿命,为此,需要设计一种薄膜电容器的散热结构加快电容器散热延长电容器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水冷型逆变器的薄膜电容器散热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薄膜电容器工作时放出热量在逆变器内部散热效果不够好,导致电容器在过热的环境中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水冷型逆变器的薄膜电容器散热结构,包括开关和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安装有开关,所述壳体的一端固定有插座,所述壳体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旋钮,所述壳体的上端开设有连接口,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上端固定有电容块,所述电路板的上端固定有导热板,所述电路板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部固定套接有弹性条,所述弹性条的另一端和导热板的上端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转杆的上端固定有转板,所述转板设置在连接口的下端,所述转板的上端外壁和壳体的内壁贴合,所述壳体的上端内壁上固定有挡板,所述转板的一端和挡板的外壁贴合,所述转杆的外部固定套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一端啮合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上端外壁和壳体的上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锥齿轮的一端啮合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和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有电控机构,所述壳体的下端内壁上固定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固定在电路板的下侧,所述散热风扇的输入端固定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与电路板电性连接;
所述电控机构包括滑框和导电块,所述滑框套接在螺纹杆的一端外部,所述滑框和螺纹杆通过螺纹螺旋连接,所述导电块固定在滑框的一端,所述滑框的上端固定有对位筒,所述对位筒的内部滑动套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和壳体的一端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线上固定有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导电块的两端能够分别与第一触点、第二触点接触使得连接线形成闭合回路;
所述弹性条采用记忆金属制成,所述弹性条受热后能够卷曲形变,所述弹性条的弹力大于转板和壳体内壁的摩擦力。
优选的,所述对位筒的内壁均为光滑壁,所述对位筒的内壁和连接轴一端外壁能够完全贴合。
优选的,所述电路板的上端固定有连接套,所述转杆的一端转动套接在连接套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开设有卡槽,所述电路板和卡槽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水冷型逆变器的薄膜电容器散热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日精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扬州日精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05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