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盐有机废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96416.9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18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陈顺权;戚广贤;王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广州微斗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90 | 代理人: | 陈文爽 |
地址: | 51145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废水处理 系统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盐有机废水处理系统,包括高盐废水入水口、低盐废水入水口、达标水排放口、正渗透装置和有机物处理装置,所述正渗透装置分为第一侧区域和第二侧区域,所述第一侧区域和第二侧区域相互独立,仅可通过正渗透膜进行传质,所述高盐废水入水口联通所述第一侧区域,所述第一侧区域出水口联通所述有机物处理装置,所述低盐废水入水口联通所述有机物处理装置,所述有机物处理装置的出水口联通所述第二侧区域,所述第二侧区域的出水口联通所述达标水排放口。本发明提供的高盐有机废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处理成本较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盐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盐有机废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高盐有机废水是目前难处理废水之一,具有盐分高、毒性高、难生化等特点。由于其中盐分浓度高,通常超过10%,常规的污水处理菌群无法在这么高盐浓度下存活并降解有机物污染物,而耐盐菌或嗜盐菌的菌落结构失衡,菌落单一,污染物降解能力差,所以,高盐有机废水生化处理困难,工业应用尚且较为困难。而采用高级氧化法,如臭氧氧化、电催化氧化,处理效率较低,成本高,而且无法彻底处理。芬顿氧化法处理高盐废水,由于废水有机物高,将产生大量铁泥,需要作危废处置,处置成本高。由于高级氧化法成本居高,又无法生化处理降解,在当前环保压力下,企业只能通过蒸发先结晶出盐分,再处理蒸出的废水。而蒸发结晶出的固体盐中含有大量有机物,需要作危废处置,费用高达数千元乃至万元每吨,该方法综合处置成本较高。
发明专利一种高盐废水生化处理工艺(CN104150608A)公开了一种高盐废水生化处理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耐盐菌并附着在反应器内填料上;2)配置不同模拟废水;3)驯化耐盐菌;将模拟废水和高盐废水按不同比例混合配制成多种驯化用废水,在反应器启动过程中,将耐盐菌按照驯化用废水中模拟废水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经过多种驯化用废水驯化,缩短反应器启动时间;4)将驯化后的南阳郡直接对高盐废水进行处理。该专利中所要求的废水浓度为3-5%,不超过6%。采用该专利仍无法处理医药、农药、精细化工领域产生的高盐废水,因为这些高盐废水盐分多在10%以上。而且,驯化后的耐盐菌群与常规生化污水菌群有所差异,去除效率降低。
在实际废水处理项目有,有部分企业对废水进行稀释后处理,但企业存在排水总量控制,生化处理后需要对废水进一步浓缩,多采用反渗透进行浓缩,浓缩成本高,需要巨额投资。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成本较低的高盐有机废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盐有机废水处理系统,包括高盐废水入水口、低盐废水入水口、达标水排放口、正渗透装置和有机物处理装置,所述正渗透装置分为第一侧区域和第二侧区域,所述第一侧区域和第二侧区域相互独立,仅可通过正渗透膜进行传质,所述高盐废水入水口联通所述第一侧区域,所述第一侧区域出水口联通所述有机物处理装置,所述低盐废水入水口联通所述有机物处理装置,所述有机物处理装置的出水口联通所述第二侧区域,所述第二侧区域的出水口联通所述达标水排放口。
优选地,所述高盐有机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预处理装置、电催化装置和膜过滤装置,所述高盐废水入水口、预处理装置、电催化装置、膜过滤装置和第一侧区域沿水流方向依次联通,所述膜过滤装置柱式超滤、柱式微滤、浸没式超滤和浸没式微滤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区域中的盐浓度总是大于所述第二侧区域中的盐浓度,所述第一侧区域出水口流出的水的盐浓度小于所述高盐废水入水口的废水中的盐浓度,所述第一侧区域出水口流出的水中盐浓度小于3%。
优选地,所述有机物处理装置包括水解酸化池和膜生物反应器,所述低盐废水入水口联通所述水解酸化池,所述水解酸化池的出水口联通所述膜生物反应器,所述膜生物反应器的出水口联通所述第二侧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未经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64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细尾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 下一篇:一种神经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