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载模块、电梯安全保护装置性能检测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93108.0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09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谢柳辉;张宏亮;殷彦斌;张涛;黄柳元;何若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东莞检测院 |
主分类号: | B66B5/00 | 分类号: | B66B5/00;B66B5/14;B66B7/02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段志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载 模块 电梯 安全 保护装置 性能 检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载模块、电梯安全保护装置性能检测系统及方法。加载模块用于在电梯安全保护装置的性能检测过程中提供载荷,包括:夹持器,用于与电梯导轨固定连接,所述夹持器沿电梯导轨周向包绕所述电梯导轨;加载器,连接在电梯安全保护装置与夹持器之间,并对电梯安全保护装置加载;和加载数据采集器,用于采集加载器的加载数据。所述加载模块与导轨形成固定连接,不会形成偏载力,可以确保加载均衡性。且加载模块的通用性好,只要具备导轨的电梯均可适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设备载荷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加载模块、电梯安全保护装置的性能检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各类工程设备均有一定载荷限制。例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梯,当轿厢内的载重超过额定载荷时,电梯中设置的超载保护装置将作出响应,例如发出警报、轿厢门强制打开等。若超载保护装置无法正常工作,将有可能在电梯使用过程中出现开门走梯、蹲底等不安全状态,而造成人员剪切、坠入井道等伤亡事故。因此,对电梯定期进行载荷保护装置的性能检测尤为重要。
电梯安全保护装置的性能检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是对轿厢进行加载。现有的加载方式一般有通过人工搬运砝码进入轿厢进行加载和通过安装在轿厢底部或顶部的加载装置进行加载两大类型。其中砝码加载的方式因需人工进出轿厢完成加载,存在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的问题,而且对轿厢外观的保护不友好,此外砝码加载还无法实现线性加载。而特定的加载装置,需要在轿厢底部或顶部做配套设计,改变电梯现有的结构特征,才能够使加载装置顺利工作,安装繁琐;另外还存在不能适用于所有形式的电梯安全保护装置的检测。因此无论是安装过程,还是适用对象,其通用性均不好。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电梯安全保护装置的性能检测过程中出现的效率低、通用性差等问题,提供一种加载模块。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加载模块的电梯安全保护装置的性能检测系统,以及性能检测方法。
一种加载模块,用于在电梯安全保护装置的性能检测过程中提供载荷,包括:
夹持器,用于与电梯导轨固定连接,所述夹持器沿电梯导轨周向包绕所述电梯导轨;
加载器,连接在电梯安全保护装置与夹持器之间,并对电梯安全保护装置加载;和
加载数据采集器,用于采集加载器的加载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器包括夹紧件和与夹紧件的一端转动连接的平衡锁紧杆,所述平衡锁紧杆能够与所述夹紧件相对转动并与所述夹紧件的另一端锁固连接以抱紧所述电梯导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梯导轨截面呈T型,所述夹持器还包括两个滑动件,其中一个滑动件滑动连接在所述夹紧件的一端,另一个滑动件滑动连接在所述夹紧件的另一端,所述平衡锁紧杆与其中一个滑动件转动连接,并能够与另一个滑动件锁固连接以抱紧所述电梯导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器包括夹持筒以及与所述夹持筒连接的导向杆,所述夹持筒包括筒底和由筒底延伸而出的筒身,所述筒底与所述电梯导轨的端部抵接,所述筒身周向包绕所述电梯导轨,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筒身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加载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器包括第一夹持器和第二夹持器,所述第一夹持器包括夹紧件和与夹紧件的一端转动连接的平衡锁紧杆,所述平衡锁紧杆能够与所述夹紧件相对转动并与所述夹紧件的另一端锁固连接以抱紧所述电梯导轨,所述夹紧件与所述加载器连接;所述第二夹持器包括夹持筒以及与所述夹持筒连接的导向杆,所述夹持筒包括筒底和由筒底延伸而出的筒身,所述筒底与所述电梯导轨的端部抵接,所述筒身周向包绕所述电梯导轨,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筒身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夹紧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梯导轨截面呈T型,所述第一夹持器还包括两个滑动件,其中一个滑动件滑动连接在所述夹紧件的一端,另一个滑动件滑动连接在所述夹紧件的另一端,所述平衡锁紧杆与其中一个滑动件转动连接,并能够与另一个滑动件锁固连接以抱紧所述电梯导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东莞检测院,未经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东莞检测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31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真实域名的探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无人机与无人车的农用喷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