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械下压式闸板阀开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91201.8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45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马兰荣;马开华;谷磊;尹慧博;程光明;张文平;马善坤;候跃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6K1/20 | 分类号: | F16K1/20;F16K1/36;F16K1/32;F16K27/02;F16K31/4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华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1 | 代理人: | 刘华联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 下压 闸板 开闭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械下压式闸板阀开闭装置,包括:下压壳体;同心设置在下压壳体内的下压套筒,下压套筒通过下压剪钉与所述下压壳体固定连接;固定连接在下压壳体下端的下压短节变丝;以及设置在下压壳体内的闸板阀单元,闸板阀单元包括上短节、固定连接在上短节下端的阀板座,以及设置在上短节内的下压短节,上短节设有贯穿侧壁的安装孔,在安装孔内安装有闸板,闸板通过扭转驱动组件与阀板座连接;其中,下压短节通过第一剪钉与上短节固定连接,通过下压所述下压套筒而剪断下压剪钉和第一剪钉,并使下压短节下行至阀板座的底部,进而上提下压套筒至初始位置,从而能够使闸板在扭转驱动组件的作用下旋转而关闭闸板阀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钻完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械下压式闸板阀开闭装置。
背景技术
油气田钻完井作业过程中,经常遇到井下溢流问题,现有技术通常采用井下防喷器进行井下溢流处理。井下防喷器与钻具连接并随钻具旋转,井下防喷器能够配合井口防喷器处理井下溢流。现有的井下防喷器封隔器单元采用压缩式胶筒和扩张式胶筒两种形式,对于扩张式胶筒通常采用投球憋压的方式在井下建立憋压条件。然而,由于投球需要有一定的延时,导致井下溢流问题处理效率低下,无法实现快速处理井下溢流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机械下压式闸板阀开闭装置,该机械下压式防喷器能够通过机械下压方式建立憋压条件,以进行封隔器胀封,从而实现快速处理井下溢流问题。
为此,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械下压式闸板阀开闭装置,包括:圆筒状的下压壳体;同心设置在所述下压壳体内的下压套筒,所述下压套筒通过下压剪钉与所述下压壳体固定连接;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压壳体下端的下压短节变丝;以及设置在所述下压壳体内的闸板阀单元,所述闸板阀单元包括上短节、固定连接在所述上短节下端的阀板座,以及设置在所述上短节内的下压短节,所述上短节设有贯穿侧壁的安装孔,在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闸板,所述闸板通过扭转驱动组件与所述阀板座连接;其中,所述下压短节通过第一剪钉与所述上短节固定连接,且所述下压短节的上端面在初始状态下与所述下压套筒的下端面接触,通过机械下压所述下压套筒而剪断所述下压剪钉和所述第一剪钉,并使所述下压短节下行至所述阀板座的底部,进而上提所述下压套筒至初始位置,从而能够使所述闸板在所述扭转驱动组件的作用下旋转而关闭所述闸板阀单元。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扭转驱动组件包括阀板轴和扭簧,所述闸板通过所述阀板轴与所述阀板座形成转动连接,并能够在所述扭簧的作用下绕所述阀板轴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闸板阀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压壳体内的外套筒,所述下压壳体的内壁设有端面朝下的第一台肩,所述外套筒轴向固定安装在所述下压短节变丝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台肩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短节通过第二剪钉与所述外套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剪钉的剪切值大于所述第一剪钉的剪切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板座的下端内壁设有径向向内延伸的限位台肩,所述下压短节能够下行至所述限位台肩而形成轴向限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板座的侧壁设有多个周向均布的第一过液孔,所述下压短节的侧壁设有多个周向均布的第二过液孔,所述下压短节下行至坐在所述限位台肩上时,所述第二过液孔与所述第一过液孔对应连通而形成传压通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下压短节变丝的内壁设有端面朝上的第二台肩。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板座的外径设置成小于所述下压短节变丝的内径,所述阀板单元关闭后憋压至所述闸板上端压力达到预定值时,所述上短节剪断所述第二剪钉,所述阀板单元下行至坐在所述第二台肩上,并在所述阀板座与所述下压短节变丝的径向之间形成缝隙通道,所述缝隙通道连通所述传压通道,从而使所述闸板的上部通道与下部通道连通而重新形成过液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12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形码解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下一篇:薄型材料的双面除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