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备定点开裂功能的双层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90998.X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34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程小亮;张号军;肖俊华;赵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7/32 | 分类号: | E01C7/32;E01C11/00;E01C11/1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周舒蒙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备 定点 开裂 功能 双层 连续 混凝土 路面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定点开裂功能的双层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结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路面基础、钢筋混凝土层和面层,所述钢筋混凝土层包括钢筋骨架;所述钢筋骨架包括上下布置的上层子钢筋骨架和下层子钢筋;所述上层子钢筋骨架包括上层横向钢筋和上层纵向钢筋,下层子钢筋骨架包括下层横向钢筋和下层纵向钢筋,所述上层纵向钢筋均匀间隔设计有若干向下的弯折段A,弯折段A与下层纵向钢筋平齐;所述下层纵向钢筋均匀间隔设计有若干向上的弯折段B,弯折段B与上层纵向钢筋平齐;所述弯折段B与弯折段A上下对正,且二者端部交叉呈X形。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人为制造一个钢筋混凝土路面的抗拉薄弱面,从而使裂缝定点出现在纵向钢筋X形交叉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路面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具备定点开裂功能的双层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是符合公路交通发展趋势的高性能路面结构类型之一。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沿路面纵向配有足够数量的钢筋,以控制混凝土板纵向收缩产生的裂缝宽度和数量;同时,在路面横向也配有一定的钢筋来支撑纵向钢筋;在施工时完全不设涨缝和缩缝,形成一条完整而平坦的行车道面,在提高汽车行驶的平顺性的同时,增加路面板的整体强度,提高路面寿命。
事实上,由于有混凝土存在的干缩及温缩现象,且其本身抗拉强度较小,在服役过程中,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定的裂缝。而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本质是通过在混凝土路面的中部位置布置较多的纵向钢筋,通过利用钢筋对混凝土路面的的约束来防止混凝土路面产生过大裂缝的目的。根据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设计原理,混凝土路面纵向配筋率越高,路面结构产生的裂缝越小,路面防水性能及耐久性越好。
但是对目前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其也存在相应的缺点:1)开裂裂缝不规则:由于裂缝为随机开裂产生,其形状及方向并不规则,容易产生多裂缝交叉而导致局部路面薄弱区;2)防水性能较差:由于裂缝开裂不规则,当两条裂缝距离较大时,其裂缝宽度也会较大,这样会降低路面防水性能,降低路面使用寿命;3)路面抗荷能力较差:对于传统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其纵向钢筋只有一层且布置在混凝土路面中部,当混凝土路面出现开裂后,在较重的车轮荷载下裂缝会出现较大的张开距离,会降低路面的防水性能,所以普通的单层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不适合承受较大的荷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结构的不足,提出一种适用于我国北方地区重载公路的具备定点开裂功能的双层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结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备定点开裂功能的双层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结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路面基础、钢筋混凝土层和面层,所述钢筋混凝土层包括钢筋骨架,以及与钢筋骨架浇筑于一体的混凝土;所述钢筋骨架包括上下布置的上层子钢筋骨架和下层子钢筋;所述上层子钢筋骨架包括上层横向钢筋和上层纵向钢筋,下层子钢筋骨架包括下层横向钢筋和下层纵向钢筋,上层横向钢筋和下层横向钢筋分别均沿路面结构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上层纵向钢筋和下层纵向钢筋均分别沿路面结构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上层纵向钢筋均匀间隔设计有若干向下的弯折段A, 弯折段A与下层纵向钢筋平齐;所述下层纵向钢筋均匀间隔设计有若干向上的弯折段B,弯折段B与上层纵向钢筋平齐;所述弯折段B与弯折段A上下对正,且二者端部交叉呈X形,X形交叉区域的上方或下方为路面裂缝区。
按上述方案,弯折段A和折弯段B均包括两端的斜向区和中间的水平区,斜向区的长度
按上述方案,所述弯折段A和/或弯折段B的弯折角度
按上述方案,在X形交叉区域的两端分别增设有与混凝土浇筑为一体的架立钢筋,架立钢筋包括两个T型架立段,以及连接两个T型架立段的连接段;所述T型架立段设于路面基础的上方;所述上层纵向钢筋和下层纵向钢筋分别与T型架立段连接固定,或弯折段A的端部和弯折段B的端部与T型架立段连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09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