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隧道复杂地质作业的深井沉降桩基固定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90404.5 | 申请日: | 202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13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徐其新;徐涵;杨姣;孙鸿林;梁龙标;沈宇浈;江涛;明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昌鑫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3/04 | 分类号: | E02D13/04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韩天宇 |
地址: | 214261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隧道 复杂 地质 作业 深井 沉降 桩基 固定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隧道复杂地质作业面施工应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复杂地质作业的深井沉降桩基固定装置,包括定位板、竖支撑柱、螺孔、螺纹杆、锥形头、圆形敞开式打桩机桩头限位套、定位板通孔、辅助圆形敞开式打桩机桩头限位套、两组固定块和带孔耳板等。本发明的一种用于隧道复杂地质作业的深井沉降桩基固定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其整体结构设计合理,便于预先安装在隧道复杂地质待施工作业面,对打桩机桩头进行一定的限位,进而杜绝桩基坑出现打偏的现象,提高施工作业效率、降低成本等,实用性强,满足隧道复杂地质作业面施工的高标准使用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复杂地质作业面施工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隧道复杂地质作业的深井沉降桩基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军事隧道。
由桩和连接桩顶的桩承台(简称承台)组成的深基础或由柱与桩基连接的单桩基础,简称桩基。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高层建筑中,桩基础应用广泛。
当前,在隧道复杂地质作业面施工时,还没有一种防偏部件即预先安装在待施工作业面,并与打桩机桩头相配合使用,防止出现打偏的现象,进而影响整体施工进度,同时若重新选择桩基作业面或进行调整,降低了施工效率,也增加了成本投入,而调整也耗时、耗力等。
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隧道复杂地质作业的深井沉降桩基固定装置。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隧道复杂地质作业的深井沉降桩基固定装置,其整体结构设计合理,便于预先安装在隧道复杂地质待施工作业面,对打桩机桩头进行一定的限位,进而杜绝桩基坑出现打偏的现象,提高施工作业效率、降低成本等,实用性强,满足隧道复杂地质作业面施工的高标准使用要求。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隧道复杂地质作业的深井沉降桩基固定装置,包括定位板,及设置在定位板底面四角的竖支撑柱,及分别设置在竖支撑柱一端端面内的螺孔,及分别与螺孔连接的螺纹杆,及分别设置在螺纹杆一端端面的锥形头,及设置在定位板一面的圆形敞开式打桩机桩头限位套,及设置在定位板内且与圆形敞开式打桩机桩头限位套相配合使用的定位板通孔,及设置在定位板另一面且与定位板通孔相配合使用的辅助圆形敞开式打桩机桩头限位套,及对称设置在位板一面且位于圆形敞开式打桩机桩头限位套一侧的两组固定块,及分别设置在两组固定块上的带孔耳板。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用于隧道复杂地质作业的深井沉降桩基固定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定位板两面且分别与圆形敞开式打桩机桩头限位套、辅助圆形敞开式打桩机桩头限位套相配合使用的第一加强筋圈、第二加强筋圈,其中,定位板设置为圆形结构或正方形结构或长方形结构。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用于隧道复杂地质作业的深井沉降桩基固定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定位板一面且分别位于两组固定块一侧的圆形连接块,及分别设置在圆形连接块一面内的圆形限位凹槽。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用于隧道复杂地质作业的深井沉降桩基固定装置,还包括分别与相邻竖支撑柱上部连接的四组X形加强筋。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圆形敞开式打桩机桩头限位套、定位板通孔、辅助圆形敞开式打桩机桩头限位套的直径尺寸相同。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定位板、竖支撑柱、螺孔、圆形敞开式打桩机桩头限位套、定位板通孔、辅助圆形敞开式打桩机桩头限位套、两组固定块、带孔耳板、第一加强筋圈和第二加强筋圈为一体成型的铸铁结构或不锈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昌鑫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昌鑫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04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