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供应链企业授信额度评估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87617.2 | 申请日: | 202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1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黄小宝;曲涛;胡松;张大光;李彦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网络(北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02 | 分类号: | G06Q4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郑久兴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北京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应 企业 额度 评估 方法 系统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供应链企业授信额度评估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收集目标供应商的信息,并通过预设机器学习算法进行计算,获得授信参考额度;根据各所述目标供应商的授信参考额度,确定授信额度占比参考值;依据所述授信额度占比参考值自动进行拆分和流转;本申请能够结合目标供应商的企业信息、上游各供应商信息等,进行综合评估,从而输出上游供应商授信参考额度,指导授信额度拆分和流转。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金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供应链企业授信额度评估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不断创新和发展,供应链金融系统(或平台)增多,越来越多企业参与到供应链金融服务中,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越来越大。然而链上企业偿付能力良莠不齐,更有甚者通过欺诈的手段。因此,系统的风险控制和授信额度管理越发重要。
供应链金融是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通过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的资信捆绑来提供授信,并把单个企业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可控风险,实现银企互利共赢。其目标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促进金融服务实业,助力实业发展。
供应链上企业通过核心企业授信后,才能获得金融服务。首先,链上企业需获得授信额度。银行、保理等金融机构评估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并对其进行授信。核心企业获授信额度后,将授信额度拆分和流转至一级供应商。一级供应商也可通过同样的方式(拆分和流转等方式)将授信额度分配到二级供应商。在经过多层级拆分和流转后,链上企业均可获得授信额度。其次,链上企业使用授信。当获得授信额度后,链上企业依据贸易关系,如合同、订单、存货和应收账款等,从金融机构(资金端)申请融资、贷款等金融服务。
关于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和授信额度管理已具备一定的技术储备。其中,关于风险控制,已涵盖了授信前的核心企业评估、授信拆分和流转前的企业风险评估,以及链上企业进行融资业务时的风控业务。关于融资方面,链上目标企业已实现在融资时通过其与关联关系的各关联企业信用值与所述目标企业关联,提高了目标企业的信用,以期增加融资额度。关于授信额度管理集中在事前授信、拆分、流转和清分等额度管理。但在授信额度拆分和流转前,仅依据上下游贸易关系中的订单额度、存货情况和应收账款额度等来确定授信额度,然而并未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授信额度评估。
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授信额度给核心企业后,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起点将授信额度在各级供应商之间拆分流转。而在拆分流转前,链上各企业只根据目标供应商(下同,即:直接关系的上游供应商或下游客户,)订单额度、应收账款额度等信息设置需流转授信额度,并未对目标供应商进行整体评估。这可能造成授信额度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导致授信额度配置效率低下,进而影响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整体效率,还可能因授信额度过大造成目标供应商不合理使用,导致核心企业的资金损失和信用下降,不利于供应链金融整体风险防控和风险敞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供应链企业授信额度评估方法及系统,能够结合目标供应商的企业信息、上游各供应商信息等,进行综合评估,从而输出目标供应商授信参考额度,指导授信额度流转。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供应链企业授信额度评估方法,包括:
收集目标供应商的信息,并通过预设机器学习算法进行计算,获得授信参考额度;
根据各所述目标供应商的授信参考额度,确定授信额度占比参考值;
依据所述授信额度占比参考值自动进行拆分和流转。
进一步地,所述目标供应商的信息包括工商信息、法人信息、财务信息、税务信息、海关信息、舆情信息、法律诉讼信息、供应信息、历史授信额度、历史授信额度使用率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通过预设机器学习算法进行计算,获得授信参考额度,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网络(北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未经金网络(北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876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端面耦合器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穿戴设备主板测试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