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流量油液动态磨粒在线监测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86332.7 | 申请日: | 202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301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左洪福;刘岩;刘珍珍;姜衡;费航;丁士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0 | 分类号: | G01N15/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徐晓鹭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量 动态 在线 监测 装置 及其 工作 方法 | ||
1.一种全流量油液动态磨粒在线监测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有调节可见光高速相机的位置和精度的镜头调节机构(202),所述可见光高速相机的对应拍摄位置设有油液观察机构(203),所述油液观察机构(203)下方连接用于固定、支撑和调节所述油液观察机构(203)的观察调节机构(2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流量油液动态磨粒在线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调节机构(202)包括连接所述可见光高速相机的镜头(202a),所述镜头(202a)伸入镜头套筒(202b)中,所述镜头套筒(202b)通过调节套筒(202d)与滑板(202c)固定连接,所述滑板(202c)滑动连接所述机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流量油液动态磨粒在线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套筒(202b)是由套筒内筒(202bb)与套筒外筒(202bc)通过螺纹套接而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全流量油液动态磨粒在线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液观察机构(203)包括光学观察视窗(203a)和油液管(203c),所述油液管(203c)穿过减振环(203b)连接在光学观察视窗(203a)的左右两侧,所述光学观察视窗(203a)的下方设有提供透射光源的灯源(2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流量油液动态磨粒在线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观察视窗(203a)包括中空的圆环形石英玻璃观察管(203ab)和套在其外侧的长方体石英玻璃观察窗(203aa)。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全流量油液动态磨粒在线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调节机构(204)包括固定在圆环形石英玻璃观察管(203ab)下方起定位和支撑作用的支撑块(204b)和连接在所述油液管(203c)两端的导片(204f),机架的盖板左面板(201e)和盖板右面板(201b)上开有U型槽(201ba),所述U型槽(201ba)中滑动连接导片(204f)。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全流量油液动态磨粒在线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调节机构(204)还包括导柱(204c)和调节高度的调节螺钉(204d),所述导柱(204c)和调节螺钉(204d)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撑块(204b),另一端连接机架盖板下面板(201f)。
8.一种全流量油液动态磨粒在线监测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接入系统:通过油液管路(102)依次闭环连接油液管道单元(1)、机械工作设备(4)和多自由度调节单元(2),多自由度调节单元(2)还电性连接可见光高速相机图像采集单元(3);
步骤二,被测机械工作设备(4)中的油液通过油液管路(102)流入圆环形石英玻璃观察管(203ab),将相同的油液注入长方体石英玻璃观察窗(203aa)中;
步骤三,调节可见光高速相机图像采集单元(3)使可见光高速相机(301)的镜头(202a)准确对焦;调节多自由度调节单元(2)以调整采集的油液图像;
步骤四,可见光高速相机图像采集单元(3)持续对光学观察视窗内(203a)的油液图像进行全流量实时图像采集;
步骤五,在上述步骤四进行全流量实时图像采集的同时通过数据处理PC工作站(303)对油液进行颗粒和气泡的甄别以及磨粒颗粒类型识别。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全流量油液动态磨粒在线监测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见光高速相机图像采集单元(3)的调节方法为:旋转调节镜头套筒(202b)的上下距离和/或滑动调节滑板(202c)的前后距离,以精准调节可见光高速相机(301)在X轴和/或Z轴上的距离,使可见光高速相机(301)的镜头(202a)准确对焦。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种全流量油液动态磨粒在线监测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自由度调节单元(2)的调节方法为:放置油液观察机构(203)的轴线与Y轴平行,镜头(202a)的轴线与Z轴或X轴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8633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氢能汽车扭矩管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温控式医用儿科药物雾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