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极管的类型和管脚判断电路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85903.5 | 申请日: | 202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7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金丁豪;黄灿坤;金德珑;刘公致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26 | 分类号: | G01R31/26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杨天娇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极管 类型 管脚 判断 电路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极管的类型和管脚判断电路及方法,其中三极管的类型和管脚判断电路包括单片机控制电路,以及与单片机控制电路连接的检测电路和显示电路;检测电路包括与待测三极管的三个管脚分别连接的第一分支、第二分支和第三分支。设计电路简单、原理简单、实物小巧,成本极低,在电子设计中可以做到替代万用表笔测量的效果。并且基于该判断电路设计的判断方法与实验室万用表判断的方法原理上一致,因此保证了测量的正确性,但是省去了用万用表表笔来回点并记录数据的过程,在保证正确性的同时极大提高了判断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三极管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极管的类型和管脚判断电路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三极管是目前电子技术中使用极其广泛的一种元器件,三级管的参数对电子设计的成功与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正确判断三极管的类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NPN/PNP的判断,另一方面是硅材料和锗材料的判断)、引脚顺序在电子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用万用表对三极管各管脚之间的关系进行测量,但由于该方法需要反复调换表笔位置,记录数值,且三极管本身体积较小,测量很不方便。而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三极管检测装置,不仅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并且无法全面进行三极管类型、管脚的判断,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极管的类型和管脚判断电路及方法,实现三极管类型、材料、管脚的便捷判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三极管的类型和管脚判断电路,所述三极管的类型和管脚判断电路包括单片机控制电路,以及与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连接的检测电路和显示电路;所述检测电路包括与待测三极管的三个管脚分别连接的第一分支、第二分支和第三分支;
所述第一分支包括单刀双掷开关S1、单刀双掷开关S4、电阻R1和电阻R4,所述单刀双掷开关S1的公共触点作为与待测三极管的一个管脚连接的第一采样点,所述单刀双掷开关S1的A触点通过电阻R1与所述单刀双掷开关S4的公共触点连接,所述单刀双掷开关S1的B触点直接与所述单刀双掷开关S4的公共触点连接,所述单刀双掷开关S4的A触点接VCC,所述单刀双掷开关S4的B触点通过电阻R4接地,所述第一采样点连接至单片机控制电路;
所述第二分支包括单刀双掷开关S2、单刀双掷开关S5、电阻R2和电阻R5,所述单刀双掷开关S2的公共触点作为与待测三极管的另一个管脚连接的第二采样点,所述单刀双掷开关S2的A触点通过电阻R2与所述单刀双掷开关S5的公共触点连接,所述单刀双掷开关S2的B触点直接与所述单刀双掷开关S5的公共触点连接,所述单刀双掷开关S5的A触点接VCC,所述单刀双掷开关S5的B触点通过电阻R5接地,所述第二采样点连接至单片机控制电路;
所述第三分支包括单刀双掷开关S3、单刀双掷开关S6、电阻R3和电阻R6,所述单刀双掷开关S3的公共触点作为与待测三极管的最后一个管脚连接的第三采样点,所述单刀双掷开关S3的A触点通过电阻R3与所述单刀双掷开关S6的公共触点连接,所述单刀双掷开关S3的B触点直接与所述单刀双掷开关S6的公共触点连接,所述单刀双掷开关S6的A触点接VCC,所述单刀双掷开关S6的B触点通过电阻R6接地,所述第三采样点连接至单片机控制电路;
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获取第一采样点、第二采样点和第三采样点的电压并通过所述显示电路显示。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作为优选,所述单刀双掷开关为单刀双掷开关继电器,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与单刀双掷开关继电器的控制端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单刀双掷开关继电器采用SRD-05VDC-SL-C型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859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