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夹持稳定的混合加载夹具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83997.2 | 申请日: | 202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4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许经纬;谢浩俊;王松;陈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达姆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4 | 分类号: | G01N3/04;G01N3/08 |
代理公司: | 常州易瑞智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38 | 代理人: | 邵鹏 |
地址: | 213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夹持 稳定 混合 加载 夹具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夹持稳定的混合加载夹具,包括夹具本体和辅助夹持组件,所述辅助夹持组件安装在所述夹具本体的中部,所述夹具本体包括对称设置的上夹具和下夹具,所述上夹具与下夹具结构相同,所述上夹具和下夹具之间对称设置有辅助夹持组件,所述辅助夹持组件包括驱动部和夹持部,所述驱动部的输出端与所述夹持部相连接,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夹具本体相抵接。本发明具有一方面提高样条安装位置的精度,保持样条的中轴线与该装置的中轴线相互重叠,有效克服样条在试验中水平方向上的应力,提高检测精度;另一方面能够提供更大范围的夹持力,可满足最大3000kN测试载荷的拉伸或压缩测试,能够对不同厚度,更高性能的材料进行拉伸和压缩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夹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夹持稳定的混合加载夹具。
背景技术
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以不同方式组合而成的材料,它可以发挥各种材料的优点,克服单一材料的缺陷,扩大材料的应用范围,其在使用前会制成样条并通过拉伸试验检测复合材料的性能。拉伸试验是指在承受轴向拉伸载荷下测定材料特性的试验方法。拉伸试验中将试件固定在试验机夹头内,开机拉伸,直至试件拉断,试验过程中绘制或打印荷载-变形曲线,由曲线和指针读出或打印出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
由于样条在进行拉伸测试时材质的不同,拉伸强度较高的材料需要更大的测试载荷,测试时夹具对样条的夹持力也需要相应地增大。另一方面,在实验过程中当样条的中轴线与夹具的中轴线发生偏移时,容易产生水平方向的应力,导致样条竖直方向的检测结果精度下降,而且会影响检测样条的测试时的稳定性,易导致样条失效异常。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精度较高的混合加载夹具。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夹持稳定的混合加载夹具,包括夹具本体、辅助夹持组件,所述辅助夹持组件安装在所述夹具本体的中部,所述夹具本体包括对称设置的上夹具和下夹具,所述上夹具与下夹具结构相同,所述上夹具和下夹具之间对称设置有辅助夹持组件,所述辅助夹持组件包括驱动部和夹持部,所述驱动部的输出端与所述夹持部相连接,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夹具本体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称设置的辅助夹持组件一方面能够提高样条安装位置的精度,保持样条的中轴线与该装置的中轴线相互重叠,有效地克服样条在试验过程当中产生的水平方向上的应力,从而提高样条的检测精度;另一方面辅助夹持组件还能够提供最高3000kN的测试载荷所需的夹持力,为了适应对不同尺寸的样条进行测试,夹具本体可提供具有不同大小的夹持面积。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上夹具包括连接座、驱动件和夹持件,所述驱动件安装在所述连接座的中部,所述连接座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夹持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安装槽外部并与所述夹持部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件的带动下,夹持件能够带动样条进行拉伸测试,使用方便,工作效率较高。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安装槽的内壁倾斜设置,其朝向所述夹持部的一侧逐渐缩小,所述夹持件位于所述安装槽的一部分呈楔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设置的安装槽与楔形设置的夹持件之间的配合能够提高教具本体到对样条夹持的稳定性,方便进行试验。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夹持部呈U型设置,其端部通过贯穿设置的连接轴与夹具本体相连接,所述夹持部的侧面与驱动部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U型设置的夹持部能够对夹持件起到均匀夹持的作用,保持夹持件两侧的受力更为均匀,连接稳定性较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达姆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常州达姆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839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