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再生涤纶一浴染色-清洗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82110.8 | 申请日: | 202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34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万俊彪;王思捷;皮建兵;邓昱;张贵;秦峰;黄佳;唐志银;李俊;冯斯春;梁应当 | 申请(专利权)人: | 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P1/16 | 分类号: | D06P1/16;D06P1/00;D06P1/44;D06P1/653;D06P3/54;D06P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511462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生 涤纶 染色 清洗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再生涤纶一浴染色‑清洗的方法。所述再生涤纶一浴染色‑清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再生涤纶针织物浸于染色液中,以恒速率升温进行染色;(2)染色完成后以恒速率降温进行还原清洗,所述还原清洗的过程中添加还原清洗剂。所述方法通过再生涤纶染色与还原清洗一浴法工艺流程,大大缩短了染色‑清洗的总耗时和总耗水量,且得到的再生涤纶面料的颜色稳定性和牢度与传统两浴法的效果相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印染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再生涤纶一浴染色-清洗的方法。
背景技术
涤纶是聚酯纤维,是由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涤纶的强度高、模量高、吸水性低,其作为民用织物及工业用织物都有广泛的用途。涤纶织物表面光滑,内部分子排列紧密,是合成纤维中耐热性最好的面料,热塑性好。而再生涤纶(Recycle Polyester)是指利用废弃聚酯瓶片,经过粉碎、清洗,再熔融纺丝制成的涤纶纤维。属于再生资源的充分利用,可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可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常规制程生产涤纶纤维节省近80%的能源,是更加环保的涤纶纤维,逐渐被市场认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再生涤纶针织物由于采用分散染料染色,因此在传统工艺中需要染色与还原清洗两浴法才能达到一定的颜色稳定性,而传统的两浴法耗时长、耗水量巨大。
CN111424447A公开了一种练染一浴染整工艺,包括精练染色一浴工艺:室温,按浴比1:8,将涤纶面料投入含染色液染缸中,升温至125-135℃,保温染色30-45min,降温、排废液、水洗;所述的染色液,含2g/L除油剂、2g/L高温匀染剂、0.7g/L冰醋酸,染料用量为1-5%owf;还原清洗:按浴比1:8,染色后的涤纶面料于2g/L保险粉、2g/L氢氧化钠的水中,85℃还原清洗10min,排液、清水洗;柔软后整理:将还原清洗后的涤纶面料浸于含40g/L硅油乳液的整理液中,两浸两轧,于210℃烘干。该工艺采用的是练染一浴法,然而染色后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清洗。
CN106048932A公开了一种再生涤纶针织物的染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前处理;B、染色-还原洗;C、成品定型。本发明可以使染出的再生涤纶与普通涤纶的色牢度相近。其虽然采用的染色-还原一浴法进行清洗,但由于再生涤纶采用再生原材料生成,其耐碱性比较差,而该染色-还原一浴法需要额外添加大量片碱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清洗,这无疑会对再生涤纶造成一定的损伤。
因此,对再生涤纶针织物分散染料染色采用染色与还原清洗一浴法进行生产是本领域的研究重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涤纶一浴染色-清洗的方法。所述方法通过再生涤纶染色与还原清洗一浴法工艺流程,大大缩短了染色-清洗的总耗时和总耗水量,且得到的再生涤纶面料的颜色稳定性和牢度可与传统两浴法的效果相当。
为达到此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再生涤纶一浴染色-清洗的方法,所述再生涤纶一浴染色-清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再生涤纶针织物浸于染色液中,以恒速率升温进行染色;
(2)染色完成后以恒速率降温进行还原清洗,所述还原清洗的过程中添加还原清洗剂。
在本发明中,通过再生涤纶染色与还原清洗一浴法的工艺流程,即在完成染色后降温仅添加还原清洗剂的方式,大大缩短了染色-清洗的总耗时和总耗水量,且得到的再生涤纶面料的颜色稳定性可与传统两浴法的效果相当,各项牢度均在4级左右与传统工艺相当,效果理想。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染色液按质量浓度计包括如下组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未经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821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