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膜电极密封组件及其连续制备封装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75557.2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98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杰;郝金凯;邵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8/0273 | 分类号: | H01M8/0273;H01M8/0286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周莹;李馨 |
地址: | 116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电极 密封 组件 及其 连续 制备 封装 设备 | ||
1.一种膜电极密封组件,包括膜电极和密封框(1-3),所述膜电极由催化电极(1-1)和分别置于催化电极(1-1)两侧面的扩散层(1-2)构成;所述密封框(1-3)置于两个扩散层(1-2)的非涂覆面外,并将膜电极密封在内,所述密封框(1-3)的正中心位置处均设有供扩散层(1-2)非涂覆面裸露在外的通槽口(1-3-1);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口(1-3-1)的槽口内壁呈倾斜状,通槽口(1-3-1)分为上槽口(1-3-3)和下槽口(1-3-4),靠近催化电极(1-1)处为下槽口(1-3-4),且下槽口(1-3-4) 槽口大于上槽口(1-3-3) 槽口;所述扩散层(1-2)与所述通槽口(1-3-1)的内壁抵触,所述密封框(1-3)与膜电极接触的一面均匀阵列设有条状胶面层(1-3-5),所述通槽口(1-3-1)的倾斜状槽口内壁上均匀阵列设有点滴状胶层(1-3-6)。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电极密封组件的连续制备封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CCM卷材传送线(2)、上密封框卷材传送线(3)、下密封框卷材传送线(4),所述上密封框卷材传送线(3)、下密封框卷材传送线(4)互相平行、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CCM卷材传送线(2)的正上方、正下方,所述上密封框卷材传送线(3)、下密封框卷材传送线(4)以及CCM卷材传送线(2)的空间交汇处设置有膜电极密封组件(1)的叠加处理区(5);所述叠加处理区(5)包括对膜电极密封组件(1)作用的热压机构和成品裁切机构;所述CCM卷材传送线(2)包括多组CCM传送架机构(2-1),所述上密封框卷材传送线(3)包括多组上密封框传送架机构(3-1),所述下密封框卷材传送线(4)包括多组下密封框传送架机构(4-1);
沿CCM卷材传送线(2)的传送方向上依次设有注胶机构(6)和扩散层粘贴装置(7),所述注胶机构(6)和扩散层粘贴装置(7)位于所述CCM卷材传送线(2)与叠加处理区(5)之间;
所述上密封框卷材传送线(3)、下密封框卷材传送线(4)的进料端处均设有密封框处理区(8);所述密封框处理区(8)均包括对密封框(1-3)作用的槽口裁切装置(9),所述槽口裁切装置(9)包括框形裁切刀片(9-1),所述框形裁切刀片(9-1)呈向外拔膜扩张状,所述拔膜角度为45-60°;所述密封框处理区(8)还包括密封框上胶机构(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膜电极密封组件的连续制备封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密封框传送架机构(3-1)和下密封框传送架机构(4-1)均由步进电机的角度控制实现步进式传送;所述CCM传送架机构(2-1)由伺服电机控制实现间歇式传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膜电极密封组件的连续制备封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加处理区(5)包括处理台架(5-1),所述处理台架(5-1)内位于上密封框卷材传送线(3)的正上方、下密封框卷材传送线(4)的正下方分别设有对膜电极密封组件(1)作用的升降式上工作台(5-2)、升降式下工作台(5-3);所述热压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升降式上工作台(5-2)、升降式下工作台(5-3)靠近膜电极密封组件(1)的一面上的加热凸台(5-4);所述成品裁切机构为固定在加热凸台(5-4)四周外壁处的框型刀片组(5-5);所述升降式上工作台(5-2)内设置有传感器,当传感器感应到扩散层(1-2)时,催化电极(1-1)、扩散层(1-2)、密封框(1-3)、加热凸台(5-4)均处于同一中心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膜电极密封组件的连续制备封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胶机构(6)包括注胶台架(6-1),所述注胶台架(6-1)内位于CCM卷材传送线(2)正上方、正下方分别设有升降式上注胶台(6-1-1)、升降式下注胶台(6-1-2),所述升降式上注胶台(6-1-1)、升降式下注胶台(6-1-2)靠近CCM卷材的一面均设有一圈与催化电极(1-1)中质子交换膜接触的环形出胶软管一(6-1-3);所述升降式上注胶台(6-1-1)内也设有传感器,当传感器感应到催化电极(1-1)中的催化层时,所述催化层位于升降式上注胶台(6-1-1)、升降式下注胶台(6-1-2)以及环形出胶软管一(6-1-3)的正中心位置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555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