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供需匹配的空气源热泵变回差水温控制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464837.3 | 申请日: | 2020-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82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 发明(设计)人: | 徐昭炜;徐策;王智超;徐伟;孙晓雨;王弈超;杨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B49/02 | 分类号: | F25B49/02;F24D19/10;F24F11/89;F24F11/64;F24F13/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龙涛 | 
| 地址: | 1000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供需 匹配 空气 源热泵变回差 水温 控制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供需匹配的空气源热泵变回差水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建筑热工设计、气密性情况,建立可反映室温响应与波动的建筑模型;
S2根据空气源热泵运行实测数据,引入状态识别参数区分启动阶段与稳定运行阶段,通过数据驱动算法建立可反映启停动态过程与损失的机组模型;
S3建立考虑动态热过程的末端模型与考虑水路惯性的输配模型;
S4以机组制热量、末端供热量和建筑散热量三者间的动态耦合关系形成空气源热泵系统动态模型;
S5基于建立的动态模型,根据目标系统的室内热舒适需求建立变回差水温控制策略;
S6在运行中根据该变回差水温控制策略控制机组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供需匹配的空气源热泵变回差水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组模型,包括机组功率、制热量、能效比任两者的启动段与稳定段求解算法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供需匹配的空气源热泵变回差水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机组模型的一种可行组合为:启动段与稳定段的机组功率求解算法P1、P2,启动段与稳定段的机组制热量求解算法Q1、Q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供需匹配的空气源热泵变回差水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组模型中,对测试获得的源数据引入状态识别参数iP、iQ,对应机组功率、制热量在启动阶段的逐步变化,根据机组由开机运行至稳定所需的时长与模拟计算时间步长确定其取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供需匹配的空气源热泵变回差水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识别参数iP、iQ的一种可行取值为:iP=1、2、3,对应刚开机的第1分钟、第2分钟、其后稳定运行段,即功率在开机2分钟后达到稳定;iQ=1、2、3、4,对应刚开机的第1分钟、第2分钟、第3分钟、其后稳定运行段,即制热量在开机3分钟后达到稳定,进而由数据驱动出4个求解算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供需匹配的空气源热泵变回差水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求解算法,包括:启动段机组功率求解算法P1、稳定段机组功率求解算法P2、启动段机组制热量求解算法Q1、稳定段机组制热量求解算法Q2,根据机组特征确定各求解算法的输入变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供需匹配的空气源热泵变回差水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求解算法一组可行的输入变量为:启动段机组功率求解算法P1,以室外温度Tout、室外相对湿度RHout、前一时刻供水温度Ts0、回水温度Tr、状态识别参数iP为输入变量,以启动阶段机组耗电量为输出变量;稳定段机组功率求解算法P2,以Tout、RHout、Ts0、Tr为输入变量,以稳定运行阶段机组耗电量为输出变量;启动段机组制热量求解算法Q1,以Tout、RHout、Ts0、Tr、iQ为输入变量,以启动阶段机组制热量为输出变量;稳定段机组制热量求解算法Q2,以Tout、RHout、Ts0、Tr为输入变量,以稳定运行阶段机组制热量为输出变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供需匹配的空气源热泵变回差水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以机组制热量、末端供热量和建筑散热量三者间的动态耦合关系形成空气源热泵系统动态模型,由输配耗电量与机组耗电量共同构成系统耗电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483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