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滤波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64553.4 | 申请日: | 2020-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28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 发明(设计)人: | 徐晨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左蓝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P1/20 | 分类号: | H01P1/20;H01P7/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罗庆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滤波器 | ||
本申请提供一种滤波器,所述滤波器包括:至少一个抑制谐振器和包括至少一个主谐振器的带通滤波组件;所述带通滤波组件包括用于接收被滤波信号/发送滤波信号的第一端口和用于接收所述被滤波信号/发送所述滤波信号的第二端口,通过至少一个所述主谐振器对预设带宽内的信号进行滤波;每个所述抑制谐振器与所述带通滤波组件相连,用于在所述预设带宽外产生传输零点,对所述预设带宽外的信号进行抑制;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滤波器对带宽较大的频段信号的滤波性能差的问题,提高了滤波器的带外抑制性能,从而提高了滤波信号的质量,满足了通信系统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滤波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谐振式滤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滤波器。
背景技术
滤波器是无线通信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器件之一。在通信系统中,信号会受到系统外环境噪声信号的干扰,以及系统内由于系统非线性而产生的谐波影响,这些影响会显著降低通信系统的通信质量。为了抑制系统外的干扰信号和系统内由非线性产生的谐波信号,需要在系统中加入滤波器,保证有用信号能以较小损耗通过,而对无用信号能够实现较大的抑制。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些宽频段波段产生,例如第五代通信技术中的N77、N78、N79等频段,他们的带宽大且频率高,应用场景广泛。发明人(们)认为,目前适用于大带宽频段的滤波器较少,尤其应用于手机等集成度较高的应用领域,会存在以下问题:1)品质因数高的,但是通带的带宽窄;2)品质因数低的,虽然通带的带宽宽,但在对带外的抑制性能差。即相关技术中的滤波器对5G频段中带宽较大的频段信号的滤波性能差,降低了滤波信号质量,不能满足现代通信系统的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其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滤波器对带宽较大的频段信号的滤波性能差的问题,提高了滤波器的带外抑制性能,从而提高了滤波信号的质量,满足了通信系统的需求。
本申请提供一种滤波器,所述滤波器包括:至少一个抑制谐振器和包括至少一个主谐振器的带通滤波组件;所述带通滤波组件包括用于接收被滤波信号/发送滤波信号的第一端口和用于接收所述被滤波信号/发送所述滤波信号的第二端口,通过至少一个所述主谐振器对预设带宽内的信号进行滤波;每个所述抑制谐振器与所述带通滤波组件相连,用于在所述预设带宽外产生传输零点,对所述预设带宽外的信号进行抑制。
可选地,所述带通滤波组件还包括:调节器,用于调节所述至少一个抑制谐振器在所述预设带宽外产生所述传输零点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调节器的等效电路包括:可调阻抗逆变器和可调移相器;所述可调阻抗逆变器的第一端与所述带通滤波组件的第一端口相连,所述可调阻抗逆变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可调移相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可调移相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带通滤波组件的任意一个主谐振器相连。
可选地,所述滤波器还包括至少一个阻抗逆变器,所述每个抑制谐振器通过一个阻抗逆变器与所述带通滤波组件相连。
可选地,当所述抑制谐振器的数量等于2时,所述滤波器包括:第一抑制谐振器、第一阻抗逆变器、第二抑制谐振器和第二阻抗逆变器;所述第一抑制谐振器通过所述第一阻抗逆变器与所述带通滤波组件的第一端口相连;所述第二抑制谐振器通过所述第二阻抗逆变器与所述带通滤波组件的第二端口相连。
可选地,当所述主谐振器的数量等于3时,所述带通滤波组件包括:第一主谐振器、第二主谐振器、第三主谐振器、第三阻抗逆变器、第四阻抗逆变器、第五阻抗逆变器和第六阻抗逆变器;所述第三阻抗逆变器的第一端为所述带通滤波组件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三阻抗逆变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主谐振器相连;所述第四阻抗逆变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阻抗逆变器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四阻抗逆变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主谐振器相连;所述第五阻抗逆变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阻抗逆变器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五阻抗逆变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主谐振器相连;所述第六阻抗逆变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阻抗逆变器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六阻抗逆变器的第二端为所述带通滤波组件的第二端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左蓝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左蓝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45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联供能系统及其统计方法
- 下一篇:一种资源管控方法及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