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皮肤护理的精华液、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62103.1 | 申请日: | 202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59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睿藻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8/9789 | 分类号: | A61K8/9789;A61K8/20;A61K8/34;A61K8/35;A61K8/365;A61K8/42;A61K8/44;A61K8/49;A61K8/60;A61K8/63;A61K8/64;A61K8/68;A61K8/73;A61K8/81 |
代理公司: | 苏州衡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9 | 代理人: | 张芹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皮肤 护理 精华液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皮肤护理的精华液、制备方法及应用,精华液配方有提高皮肤含水量、淡化细纹、提高皮肤弹性、紧致肤质、减少皮脂分泌、减少色素沉积、提高皮肤屏障功能、促进皮肤细胞再生、减少肌肤炎症、缓解肌肤过敏现象等功能。制备方法利用纳米乳化包埋技术,先将植物提取物、虾青素分别单独进行乳化包埋形成微胶囊结构,通过再次均质形成复合微胶囊结构并将其他有效成分引入新形成的结构。植物提取物纳米乳化包埋能够有效降低其溶于水后的降解速率,提高皮肤吸收率及皮肤驻留时间;虾青素纳米乳化包埋使其能够均匀的分散在水溶液中,同时通过包埋材料在其外部形成保护结构防止其在未被吸收前氧化降解,提高皮肤吸收率及皮肤驻留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妆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皮肤护理的精华液、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需求也相应的提高,化妆品及护肤品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在护肤品中,各类产品层出不穷,但大部分产品功能相对单一,而具有多种功能的护肤产品较为罕见。
实验证明,多种植物提取物外用时都具有护肤的功能,植物提取物多为水溶性物质,但直接溶解于水后容易降解,难以长期保留其活性。尿囊素是一种人体自有的代谢产物,实验证明外用尿囊素能够促进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促进细小伤口的愈合。透明质酸同样是一种人体自有的代谢产物,是皮肤细胞间质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证明外用透明质酸能够提高皮肤含水量、减少皮肤细纹、促进细小皮肤伤口的愈合。神经酰胺同样是一种人体自有的代谢产物,是皮肤细胞间质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证明外用神经酰胺能够提高皮肤屏障功能,促进皮肤自我修复。但直接使用时,尿囊素和神经酰胺都具有皮肤驻留时间短,因此导致吸收利用率低的问题。
虾青素,英文Astaxanthin,化学名称3,3′-二羟基-4,4′-二酮基β-胡萝卜素,属于萜烯类化合物,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从化学的角度来看,虾青素是目前已知的,在自然界中存在的抗氧化能力最强的天然抗氧化剂。虾青素的特殊化学结构使其能够横跨生物膜结构(例如细胞膜),能够同时去除生物膜结构两侧的自由基。同时,虾青素可以作为横跨生物膜的电子传递通道,将从生物膜一侧获得的电子贡献给另一侧的自由基,使得本来不能通过生物膜结构的抗氧化剂也能够清除生物膜另一侧的自由基。实验证明,外用虾青素能够提高皮肤含水量、提高皮肤弹性、减少皮肤细纹、抑制黑色素产生、减少皮肤过敏现象、减少皮肤炎症等作用。但虾青素属于脂溶性物质,不溶于水,因此无法直接添加到以水为基质的精华液中。此外,虾青素的强抗氧化性使其在未经加工时极易氧化降解。同时,虾青素特殊的化学结构使其具有特殊的生化作用,因而可以与多种其他有效成分产生协同作用,在共同使用时效果优于其单独使用的效果。因此,亟需提出一种含有虾青素的具有护肤功效的精华液配方,使其中的有效成分能够与虾青素协同作用,提高配方的功效。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皮肤护理的精华液、制备方法及应用,利用纳米乳化包埋技术,将植物提取物以及虾青素进行微胶囊包埋。植物提取物的纳米乳化包埋能够有效降低其溶于水后的降解速率,同时能够提高其外用时的皮肤吸收率及皮肤驻留时间。虾青素的纳米乳化包埋使其能够均匀的分散在水溶液中,同时通过包埋材料在其外部形成保护结构防止其在未被吸收前氧化降解,此外,纳米级乳化包埋亦能提高其外用时的皮肤吸收率及皮肤驻留时间。同时通过将精华液中的其他有效成分引入上述形成的微胶囊结构以提高其使用后的皮肤驻留时间、提高其皮肤吸收率并延长其作用时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睿藻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睿藻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21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