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绕线机的伺服张力控制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62005.8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32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东;栾光;王策胜;赵波;姜文超;王赵辉;张茂勇;王涛;李光新;孟浩;张红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中际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7/14 | 分类号: | B65H57/14;B65H59/12;B65H59/36;B65H59/38;H02K15/08;H02K15/085;H02K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5705 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诸由观镇中际***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绕线机 伺服 张力 控制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绕线机的伺服张力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基板上由下至上分布设有羊毛毡轮、第一导线轮、直线导轨、第三导线轮、伺服电机、第四导轮和张力轴轴承;基板下侧设导线杆;固定杆一端固定于基板上,固定杆另一端设第六导线轮,固定杆上还设编码器板通过轴承支撑编码器轴,编码器轴上设编码器轮和编码器;张力轴上设张力杆和角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和编码器均与伺服电机电连接。本发明通过控制伺服电机转速变化及转速方向变化,从而带动漆包线线速度变化,达到在不同工况下,提供不同张力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电工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电机定子线圈直绕机排线所需的一种用于绕线机的张力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漆包线张力控制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方案。被动控制主要适用于对张力控制要求不高的场合。主动控制一般采用伺服电机主动放线的方式控制漆包线张力。目前市面伺服张力器一般都是通过角度传感器检测张力杆摆角作为张力信号,当检测摆角大时,电机转速增加,当检测摆角小时,电机转速减少。这种方式相对于被动控制张力,可以实现对漆包线较为准确的张力控制,但这种控制方式无法跟踪绕线线速度,并且伺服电机只能一个方向旋转,因此只是一种相比精确的控制方式,面对多段张力要求的场合并不能完全满足绕线机不同工况下对不同张力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精确的能够为绕线机不同绕线工况提供稳定张力的一种用于绕线机的张力控制机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绕线机的伺服张力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基板上由下至上分布设有羊毛毡轮、第一导线轮、直线导轨、第三导线轮、伺服电机、第四导轮和张力轴轴承;基板下侧设导线杆;固定杆一端固定于基板上,固定杆另一端设第六导线轮,固定杆上还设编码器板通过轴承支撑编码器轴,编码器轴上设编码器轮和编码器;直线导轨上设滑块支撑导轨座;导轨座上安装第二导线轮;第一拉簧一端与导轨座固连、另一端与基板固连;伺服电机轴上设内有两个O型密封圈的张力轮;张力轴上设张力杆和角度传感器;张力杆外端上设第五导线轮;第二拉簧一端连接张力杆、另一端固连在拉簧座上;角度传感器和编码器均与伺服电机电连接。
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绕线机绕线时,不同工况要求张力器提供稳定的不同张力。工况改变,对张力的要求变化时,角度传感器检测第二拉簧拉动张力杆角度变化,张力杆摆动带动漆包线前进后退,编码器轮随漆包线一起运动,编码器检测到漆包线线速度大小及方向,角度传感器检测的角度变化信号及编码器检测的漆包线线速度大小及方向经过计算,控制伺服电机转速变化及转速方向变化,从而带动漆包线线速度变化,达到在不同工况下,提供不同张力的作用。如若伺服电机反转,第一拉簧带动直线导轨滑块上的第二导轮移动,防止漆包线松弛。通过两种检测信号,精确控制伺服电机转速大小和转速方向,达到在不同工况下,提供不同张力的作用,满足绕线机在绕线过程中对漆包线张力的需求,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张力轮剖视图。
图中:1、基板;2、导轨座;3、第一导线轮;4、第二导线轮;5、直线导轨;6、第一拉簧;7、第三导线轮;8、张力轮;9、张力轴;10、伺服电机;11、第四导轮;12、张力杆;13、第二拉簧;14、拉簧座;15、角度传感器;16、编码器轮;17、编码器;18、编码器轴;19、固定杆;20、编码器板;21、O型密封圈;22、漆包线;23、导线杆;24、第五导线轮;25、第六导线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中际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中际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20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变速器齿轮热处理工艺
- 下一篇:一种轴向柱塞泵回程盘的辅助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