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走线多节同步垂直升降回转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56638.8 | 申请日: | 202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206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忠;罗宇;王凯;刘佳鑫;李胜川;姚辰;张凯;王挺;邵士亮;徐梁;刘敏杰;董文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6F3/10 | 分类号: | B66F3/1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汪海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走线多节 同步 垂直 升降 回转 系统 | ||
1.一种内走线多节同步垂直升降回转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柱(1)、升降驱动机构(2)和回转驱动机构(4),其中回转驱动机构(4)设有回转台(404),升降驱动机构(2)设于所述回转台(404)上,升降柱(1)下端设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2)上,所述升降柱(1)包括传动丝杠组件和导向筒组件,且传动丝杠组件设于导向筒组件内,所述传动丝杠组件包括多个依次套装的传动丝杠,且每个传动丝杠上端均设有传动丝杠花键套与外侧相邻的传动丝杠内壁嵌合,最内层的传动丝杠下端通过所述升降驱动机构(2)驱动转动,每个传动丝杠下端均套装有传动螺母,所述导向筒组件包括多个依次套装的导向筒,且最外层的固定导向筒(101)与升降柱(1)下端的端板固连,其余各个导向筒下端分别与对应的传动螺母固连,各个传动螺母由上倒下依次设置,且最上层的传动螺母套装于最外层的传动丝杠上,最下层的传动螺母套装于最内层的传动丝杠上;
所述导向筒组件和传动丝杠组件之间设有走线滑轮组件,所述走线滑轮组件包括顶部走线滑轮(118)、顶部走线滑轮导向筒(106)和底部走线滑轮(119),其中顶部走线滑轮导向筒(106)设于所述导向筒组件的最内层导向筒中,并且下端固设于最上层的传动螺母上,所述顶部走线滑轮导向筒(106)外壁上设有导向滑槽(1061),且顶部走线滑轮(118)置于对应的导向滑槽(1061)中,底部走线滑轮(119)设于最内层导向筒下端内壁上;
所述回转驱动机构(4)包括回转驱动装置(401)、蜗杆(405)、蜗轮(406)和回转台(404),其中回转驱动装置(401)输出轴与蜗杆(405)固连,蜗杆(405)与蜗轮(406)啮合,回转台(404)设于所述蜗轮(406)上,所述升降驱动机构(2)和升降柱(1)均通过所述回转台(404)带动旋转,所述回转台(404)和所述蜗轮(406)中部均设有供线缆穿过的通孔,光电装置的线缆依次绕过相应的顶部走线滑轮(118)和底部走线滑轮(119)后进入回转驱动机构4中,并穿过回转台(404)和蜗轮(406)的通孔后引入移动平台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走线多节同步垂直升降回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2)包括升降驱动装置(201)和传动箱(202),最内层的传动丝杠下端通过所述升降驱动装置(201)驱动旋转,且所述升降驱动装置(201)通过所述传动箱(202)传递转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走线多节同步垂直升降回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装置(201)包括升降电机(2011)和升降减速机(2012),且所述升降驱动装置(201)上设有升降编码器(20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走线多节同步垂直升降回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驱动装置(401)包括回转电机(4011)和回转减速机(4012),且所述回转驱动装置(401)上设有回转编码器(40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走线多节同步垂直升降回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406)设于一个回转盘外壳(403)中,在所述回转盘外壳(403)上设有限位开关(402),在所述回转台(404)上设有感应板(4041)与所述限位开关(402)配合感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5663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