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隔膜泵防堵转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56415.1 | 申请日: | 2020-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00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杰;叶志德;张清全;李坤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如迪流体输送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3/04 | 分类号: | F04B43/04;F04B43/00;F04B53/10;F04B53/20 |
代理公司: | 上海领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2 | 代理人: | 俞晨波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隔膜 泵防堵转 装置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隔膜泵防堵转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上部设有电动隔膜泵本体且电动隔膜泵本体包括上歧管和下歧管,所述上歧管的尾部设置过滤器且过滤器的输出端设置泄压阀,所述泄压阀的进口处与过滤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泄压阀的输出端设置延时继电器且延时继电器下部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设置单向逆止阀,所述单向逆止阀通过连接管与泄压阀相连通并与下歧管之间相连通。本发明在隔膜泵的出口端设置了泄压阀,并将输送的液体通过管道回流至隔膜泵的入口。以此在输出压力超过工作压力时,打开泄压阀使液体从输出口回流到进口以保护电机的工作方案,并通过压力延时继电器切断电机电源,保护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隔膜泵技术领域,更具体为一种电动隔膜泵防堵转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隔膜泵是一种新型液态物料输送设备,可替代潜水泵、排污泵、离心泵等设备的使用。该泵具备体积小、重量轻、安装使用方便灵活等特点。
隔膜泵的驱动有气动、电动、手动等方式,由于气动隔膜泵在工作时需采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在有些场合并不适用,例如生产现场在野外的情况下或者现场供气量不够时,用气动隔膜泵极为不便而采用电动隔膜泵则没有上述不足,同时采用电能作为驱动,其电缆线也可接入控制室进行集中控制,方便操作、控制。但电动隔膜泵在运行时,依靠电力驱动,推动护块带动膜片做往复运动,不像气动隔膜泵依靠依靠压缩空气来推动膜片,在输出压力与气源压力达到一致时,会停止工作。
电动隔膜泵在电机工作的情况下会持续运行,最终会因持续的超负荷运行,最终导致电机损坏。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隔膜泵防堵转装置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动隔膜泵在电机工作的情况下会持续运行,最终会因持续的超负荷运行,最终导致电机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隔膜泵防堵转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上部设有电动隔膜泵本体且电动隔膜泵本体包括上歧管和下歧管,所述上歧管的尾部设置过滤器且过滤器的输出端设置泄压阀,所述泄压阀的进口处与过滤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泄压阀的输出端设置延时继电器且延时继电器下部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设置单向逆止阀,所述单向逆止阀通过连接管与泄压阀相连通并与下歧管之间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过滤器采用Y型过滤器且过滤器安装在泄压阀的进口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歧管和下歧管的尾部均设有凸台且凸台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管的外表面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连接管与凸台之间螺纹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过滤器的进口处设置第一连接头且第一连接头与连接管之间螺纹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单向逆止阀的输出端设置第二连接头且第二连接头与连接管之间螺纹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接管的中部设置连接块且连接块分别与两端的连接管之间螺纹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泄压阀、过滤器、单向逆止阀的口径要小于电动隔膜泵本体的口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电动隔膜泵防堵转装置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按零件图,准备好Y型过滤器、泄压阀、延时继电器、连接管和单向逆止阀及相关连接部件,按照装配图,分解装配顺序进行安装;
步骤2:将各连接端螺纹、连接管螺纹用生料带缠好,清点各部件数量。装配过程中应轻拿轻放,以防零部件碰伤;
步骤3:首先进行Y型过滤器与管道的连接,过滤器的流向为流至泄压阀的方向,再进行Y型过滤器与泄压阀的连接组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如迪流体输送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如迪流体输送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564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