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除尘灰的回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54000.0 | 申请日: | 202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14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周显涛;杨波;杨文成;田岗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照泰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38 | 分类号: | B09B3/38;B09B3/70;C22B1/216;C22B1/26;B01D53/78;B01D29/03;B09B101/30 |
代理公司: | 济南文衡创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23 | 代理人: | 刘真 |
地址: | 276800 山东省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尘灰 回收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除尘灰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除尘灰的回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回转窑主体、混料机构、水洗机构、渣水淬机构、尾气处理机构和搅拌机构;使用时,将混料机构设于回转窑主体的一侧,从而在实际操作时方便精确掌握合适的加料量,同时也提高了两种物料的混合均匀程度,使得保证了后续正常的烧结效果;将水洗机构设于混料机构一侧的顶部,从而在除尘灰中含氯量过高时,方便对除尘灰进行相应的水洗操作,得以去除较多的氯离子,使得保证后续的操作不受影响;将尾气处理机构设于回转窑主体的底部,从而在尾气处理中能够更加方便的对酸碱添加剂起到精准添加的作用,且能够同时对两种添加剂都进行合适的调控,使得使用更加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除尘灰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除尘灰的回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除尘灰,按照除尘设置的需要和性质,大致可分成两类:烟气除尘灰和环境除尘灰。烟气除尘是生产工艺过程所必须产生的,例如烧结机头高温烟气、高炉和转炉煤气系统的除尘,这类除尘灰是烟气除尘灰。烟气除尘灰含铁品位低且含有多种有害元素,直接回配烧结,将降低烧结品位,影响高炉强化和节焦,造成有害杂质的循环富集,尤其是锌的富集,对高炉生产运行产生不利影响,限制了其循环回收利用。
目前,传统的除尘灰处理装置大都需要采用回转窑配合焦粉烧结,然而,传统的加料过程大都是依靠人工手动添加,不但人力消耗大,且难以精确掌握合适的添加量,同时也容易产生除尘灰同焦粉混合不均的情况,影响后续的烧结工作;在后续的的尾气处理中,大都需要添加相应的酸碱添加剂,然而传统的添加方式同样难以精准的把握添加量,更加不便于同时控制酸碱两种添加剂的添加情况;此外,在实际操作中,当除尘灰的中氯的含量过高时,会对后续的处理过程造成较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除尘灰的回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除尘灰的回收装置,包括回转窑主体、混料机构、水洗机构、渣水淬机构、尾气处理机构和搅拌机构,用于对混合物料起到烧结作用的所述回转窑主体的一侧设有方便实现除尘灰和焦粉混合的所述混料机构,所述混料机构背离所述回转窑主体的一侧设有方便去除物料内部氯离子的所述水洗机构,所述回转窑主体背离所述混料机构的一侧设有方便对烧结料起到水冷作用的所述渣水淬机构,所述回转窑主体的底部设有方便对废气起到净化作用的所述尾气处理机构,所述尾气处理机构的内部设有方便在处理废气时对添加剂起到搅拌混合作用的所述搅拌机构。
具体的,所述混料机构包括储框、进料斗、第一电机、支脚、第一搅拌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传输杆和第一连接框,所述回转窑主体的一侧设有所述储框,所述储框顶部的一侧设有所述进料斗,所述储框的顶部设有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底端转动有所述第一搅拌杆,所述第一搅拌杆转动于所述储框的内部,且所述第一搅拌杆靠近底端的侧壁上固定有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一侧啮合有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中部固定有所述传输杆,所述传输杆转动于所述第一连接框的内部,所述第一连接框固定于所述储框一侧的底部,所述储框底部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一个所述支脚。
具体的,所述水洗机构包括水洗框、第二连接框、螺旋接头和第一滤网,所述储框背离所述第二连接框一侧的顶部呈倾斜状设有所述水洗框,所述水洗框背离所述储框的一侧连接有所述螺旋接头,所述水洗框靠近所述储框一侧的底部固定有所述第二连接框,所述第二连接框内壁的顶部设有所述第一滤网。
具体的,所述渣水淬机构包括淬箱、第二滤网、第一弹簧和卡块,所述回转窑主体背离所述混料机构的一侧连接有所述淬箱,所述淬箱靠近底端的内部卡合有所述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一端相背两侧的内部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有所述卡块,所述卡块卡合于所述淬箱的侧壁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照泰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日照泰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540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面向加工过程监控的混合现实交互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雷击光缆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