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厂智能排风系统及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50308.8 | 申请日: | 2020-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6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 发明(设计)人: | 施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
| 主分类号: | F24F11/64 | 分类号: | F24F11/64;F24F11/77;F24F11/54;F24F110/65 |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方文倩 |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厂 智能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厂智能排风系统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工厂厂区外墙上设有间隔布置的多个排风扇,每个所述排风扇均设有控制其速度的伺服电机,控制器通过所述伺服电机控制所述排风扇速度。本发明工厂智能排风系统及控制方法,结构简单,安全节能,适用性较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厂环境光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工厂智能排风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如今,大部分工厂或车间生产产品的时候,都会有有毒气体或者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在车间内循环,这样会影响车间工人们的身体,对工人们的身体有危害,然而如果每个车间每天都用排风扇用同样大的排风速度,这样会浪费许多不必要的电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节能,适用性较好的工厂智能排风系统及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提供的这种工厂智能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工厂厂区外墙上设有间隔布置的多个排风扇,每个所述排风扇均设有控制其速度的伺服电机,控制器通过所述伺服电机控制所述排风扇速度。
为使上述技术方案更加详尽和具体,本发明还提供以下更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以获得满意的实用效果:
所述厂区内设有多个气体浓度传感器,所述气体浓度传感器将检测信号传递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排风扇通过排风管道连接至废气处理设备。
工厂智能排风系统控制方法,根据气体浓度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合理的划分工厂区域,布置相应个数的排风扇;气体浓度传感器检测各个工厂区域的气体浓度,与设定的安全值进行比对,当某区域内检测有害气体值超出安全值范围时,通过控制器控制启动该区域对应的排风扇及其相邻的排风扇。
将超标有害气体分成三档,对应将排风扇根据转速划分成三档。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工厂智能排风系统及控制方法,结构简单,安全节能,适用性较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工厂智能排风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排风扇,2、气体浓度传感器,3、伺服电机,4、控制器,5、废气处理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这种工厂智能排风系统,如图1中所示,在工厂厂区外墙上设有间隔布置的多个排风扇1,每个所述排风扇1均设有控制其速度的伺服电机 3,控制器4通过所述伺服电机3控制所述排风扇1速度。
本发明中,所述厂区内设有多个气体浓度传感器2,所述气体浓度传感器2将检测信号传递至所述控制器4。控制器4接收信号,控制相应位置上的排风扇启动,通过伺服电机4控制排风扇转动的快慢,以合理有效的使用排风扇1,所述排风扇1通过排风管道连接至废气处理设备5,进行废气处理排放。如产区内气体浓度在安全范围内时排风扇停止状态,或可根据需要手动控制各排风扇的开启。
本发明中,一种工厂智能排风系统控制方法,根据气体浓度传感器2的检测范围合理的划分工厂区域,布置相应个数的排风扇1;气体浓度传感器 2检测各个工厂区域的气体浓度,与设定的安全值进行比对,当某区域内检测有害气体值超出安全值范围时,通过控制器控制启动该区域对应的排风1 及其相邻位置上的排风扇1,以保证厂区人员的安全。
本发明中,可将超标有害气体浓度数值分成三档(不同气体具有不同的标准),对应将排风扇根据转速划分成三档,根据检测的气体浓度情况控制排风扇转速档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未经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503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据入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下一篇:停复电控制装置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