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海拔地区变电站330kV HGIS变电构架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46151.1 | 申请日: | 2020-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21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常伟;李学鹏;顾群;申卫华;应捷;陈奇;雷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20 | 分类号: | H02B1/20;H02B5/06;H02B7/01;H02G7/00;H02G7/05;H02G7/2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张海平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拔 地区 变电站 330 kv hgis 变电 构架 结构 | ||
1.一种高海拔地区变电站330kV HGIS变电构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若干根构架柱,构架柱之间连接母线梁(5)以及多个出线梁,所述的出线梁包括高跨出线梁(6)、下层出线梁(7)、上层出线梁(8)以及反向出线梁(9);所述的母线梁(5)与高跨出线梁(6)平行设置,所述的下层出线梁(7)、上层出线梁(8)与反向出线梁(9)平行设置,所述的反向出线梁(9)与高跨出线梁(6)相互垂直设置;母线梁(5)与高跨出线梁(6)均包括在同一水平面上设置的两根梁体,下层出线梁(7)与上层出线梁(8)设置于同一竖直面上,反向出线梁(9)与该竖直面之间具有间距;在高度方向上,高跨出线梁(6)的位置最高,上层出线梁(8)、反向出线梁(9)以及下层出线梁(7)的高度依次降低,母线梁(5)不高于下层出线梁(7);所述高跨出线梁(6)上设置第一方向的出线挂线(10),所述下层出线梁(7)、上层出线梁(8)上设置第二方向的出线挂线(10),所述反向出线梁(9)与上层出线梁(8)之间设置反向出线挂线(11),母线梁(5)上设置母线挂线(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海拔地区变电站330kV HGIS变电构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母线梁(5)、高跨出线梁(6)、下层出线梁(7)、上层出线梁(8)以及反向出线梁(9)均与构架柱之间进行铰接,所述的构架柱、母线梁(5)、高跨出线梁(6)、下层出线梁(7)、上层出线梁(8)、反向出线梁(9)的弦杆拼接接头通过法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海拔地区变电站330kV HGIS变电构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构架柱的出线间隔宽度为24m,母线间隔宽度为44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海拔地区变电站330kV HGIS变电构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构架柱包括构架柱下段(1)和构架柱上段(2);
构架柱下段(1)采用矩形变断面格构式柱,柱底根开尺寸为1.8m×4.8m、柱顶部根开尺寸为1.8m×1.8m;构架柱上段(2)采用矩形等断面格构式柱,柱截面尺寸为1.8m×1.8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海拔地区变电站330kV HGIS变电构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母线梁(5)、下层出线梁(7)的梁底标高为22m;反向出线梁(9)的梁底标高为28m;上层出线梁(8)的梁底标高为34m;高跨出线梁(6)的梁底标高为38.5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海拔地区变电站330kV HGIS变电构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母线梁(5)、高跨出线梁(6)以及下层出线梁(7)均采用矩形等断面格构式梁;
所述的母线梁(5)、高跨出线梁(6)以及下层出线梁(7)的断面尺寸为1.8m×2.0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海拔地区变电站330kV HGIS变电构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上层出线梁(8)与反向出线梁(9)均采用矩形等断面格构式梁;
所述的上层出线梁(8)与反向出线梁(9)的断面尺寸为1.8m×1.8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海拔地区变电站330kV HGIS变电构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构架柱的柱顶均设置地线柱(3),地线柱(3)的顶部设置避雷针(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海拔地区变电站330kV HGIS变电构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地线柱(3)采用变断面格构式柱体。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高海拔地区变电站330kV HGIS变电构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地线柱(3)的所有腹杆与弦杆均采用相贯焊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615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