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墩身喷淋养护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44939.9 | 申请日: | 2020-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5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 发明(设计)人: | 齐杰峰;经德六;周百顺;焦瑞奇;权志超;刘焜;刘华礼;刘永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交通工程分公司;王宁宁 |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101/24 |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丁博寒 |
| 地址: | 102300 北京市门头沟区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喷淋 养护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墩身喷淋养护方法,在墩身上自上而下包裹土工布和塑料薄膜,当集水箱蓄水量能够保证连续喷淋作业条件后,接通控制中心和供水机构的电源,温度传感器测得温度数据后经处理器处理,设定时间继电器的时间间隔,时间继电器到达设定的喷淋间隔时间后自动接通水泵开关,水泵从集水箱抽水送至供水管路,此时喷头对墩顶包裹的土工布进行喷淋洒水,湿润的土工布经重力自流水幕均匀的传递到墩身混凝土面,喷水时间达到设定的时间后,时间继电器自动切断电磁阀,水泵开关停止供水。墩身表面均匀湿润,避免出现干湿循环的情况,有效使混凝土墩身水化性能顺利进行,充分利用水资源,避免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墩身喷淋养护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因其具有原材料资源丰富、可塑性强、力学强度高、工艺简单和生产成本低等特点,已成为现代建筑中最重要的材料,而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性能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靠后期的养护。养护过程通常是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保证水泥的水化性能顺利进行,如果养护不及时,当混凝土表面失水后,水泥的水化反应停止,混凝土表面容易产生收缩裂缝,从而影响结构强度,给后期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目前桥墩混凝土墩的养护普遍采用人工喷水养护,或者循环喷淋,不仅容易出现遗漏现象,还容易出现干湿循环,影响混凝土墩的质量。
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混凝土墩身喷淋养护方法,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凝土墩身喷淋养护方法,增强养护效果的同时节省水源。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凝土墩身喷淋养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进行养护施工准备;
步骤二:在墩身上自上而下包裹土工布和塑料薄膜;
步骤三:在墩顶搭设管道支架并布设供水管道,在所述管道支架上安装喷头并与所述供水管道连通,在墩身附近设置供水机构并与墩顶的所述供水管道相联通;
步骤四:调整所述喷头的喷嘴方向朝向墩身设置;
步骤五:设置控制中心并与所述供水机构相联通,能够控制所述供水机构向墩顶送水的时间长短和频率;
步骤六:接通所述控制中心和所述供水机构的电源;
步骤七:启动所述控制中心,控制所述供水机构向墩顶供水,开始对墩身进行喷淋养护;
步骤八:及时向所述供水机构补充水分,观察养护效果,记录养护天数。
进一步地,所述管道支架设置为环形,所述喷头包括设置在所述管道支架外圈的第一喷头和设置在所述管道支架内圈的第二喷头,所述第一喷头和所述第二喷头分别与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喷头吊挂在所述管道支架下方,所述第二喷头设置在所述管道支架上方,且所述第一喷头和所述第二喷头均沿所述管道支架的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供水管道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在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与水泵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电磁阀。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中心包括时间继电器、温度传感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时间继电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所述时间继电器与所述电磁阀相连并能分别控制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开启和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监测环境温度并将数据输送至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根据公式:y=-1.5x+60,判断当前温度下相邻两次喷淋养护时间间隔;
其中,上述公式中的自变量为所述温度传感器所监测到的当下温度值,因变量为相邻两次喷淋养护的时间间隔。
进一步地,设置一次喷淋养护的时间长度设置为十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交通工程分公司;王宁宁,未经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交通工程分公司;王宁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49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