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学遥感影像成像时间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44195.0 | 申请日: | 202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9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林子彦;韦广林;冯毅;蔡玥;伍泳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55 | 分类号: | G06F16/55;G06F16/587;G06N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学 遥感 影像 成像 时间 确定 方法 装置 | ||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遥感影像成像时间的确定方法及装置,涉及光学遥感影像信息处理技术领域,通过本公开实施例能够估算出光学遥感影像的成像时间,且计算方式简便、快速。具体方案包括:获取光学遥感影像中每个阴影区域的像元位置和像元数量,每个阴影对应的地物区域的像元位置和像元数量,以及与光学遥感影像对应的经纬度信息,其中,一个阴影区域和一个地物区域一一对应;根据获取到的阴影区域的像元位置和像元数量,以及地物区域的像元位置和像元数量,确定阴影方位角和太阳方位角;将太阳方位角和经纬度信息输入位置关系模型,得到太阳时角;基于太阳时角,确定光学遥感影像的成像时间。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图像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学遥感影像成像时间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遥感图像是由卫星或者航空器利用传感器对某个时间某个地点的地物拍摄而成的。由于传感器类型的不同,遥感影像可分为两类,光学影像以及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其中,光学影像是指灰度和颜色连续变化的图像,通常采用光学摄影系统以感光胶片为介质进行获取。例如,航空遥感获取的可见光黑白全色像片、彩色红外像片、多波段摄影像片和热红外摄影像片,都属于光学遥感影像。
通常来说光学遥感影像的大部分属性信息都可通过光学遥感影像的元数据来获取,包括成像时间。但是,当发生影像传感器损坏或者传播过程中影像元数据丢失情况时,则将无法获取成像时间。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光学遥感影像成像时间的确定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当发生影像传感器损坏或者传播过程中影像元数据丢失时,无法获取成像时间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光学遥感影像成像时间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光学遥感影像成像装置获取光学遥感影像中每个阴影区域的像元位置和像元数量,每个阴影对应的地物区域的像元位置和像元数量,以及与光学遥感影像对应的经纬度信息,其中,一个阴影区域和一个地物区域一一对应;根据获取到的阴影区域的像元位置和像元数量,以及地物区域的像元位置和像元数量,确定目标阴影方位角和太阳方位角;将太阳方位角和经纬度信息输入位置关系模型,得到太阳时角;基于太阳时角,确定光学遥感影像的成像时间。
本公开提供一种遥感影像成像时间的估算方法,基于遥感图像分类,获取遥感影像中每个阴影区域的像元位置和像元数量,每个阴影对应地物区域的像元位置和像元数量,以及与遥感影像对应的经纬度信息,其中,一个阴影区域和一个地物区域一一对应;根据获取到的阴影区域的像元位置和像元数量,以及阴影对应地物区域的像元位置和像元数量,计算阴影方位角和太阳方位角;将太阳方位角和经纬度信息输入位置关系模型,计算太阳时角;根据得到的太阳时角,估算遥感影像的成像时间。运用方便、快速的计算方式得出成像时间;这样,灵活性更高并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光学遥感影像成像时间的确定装置,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和处理模块;具体的,获取模块,基于遥感图像分类,获取遥感影像中每个阴影区域的像元位置和像元数量,每个阴影对应地物区域的像元位置和像元数量,以及与遥感影像对应的经纬度信息,其中,一个阴影区域和一个地物区域一一对应;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获取到的阴影区域的像元位置和像元数量,以及地物区域的像元位置和像元数量,确定目标阴影方位角和太阳方位角;处理模块,还用于将太阳方位角和经纬度信息输入位置关系模型,得到太阳时角;处理模块,还用于基于太阳时角,确定光学遥感影像的成像时间。
第三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41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